永慶房產集團透過實價登錄資訊,統計2023年台北市各個行政區最昂貴的路段。其中,松山區市民大道以均價153.6萬元成為台北市最昂貴路段,信義路二段與松勤街均價也突破百萬。
日期:2024-03-13
大學剛畢業的女生,身上帶著借來的2500美元(編按約新台幣8萬元),飛離松山機場。美國,成為她的第2個家,然而這個家並不總是溫暖。她在中餐廳打工,到職訓中心受訓,在艱困的職場遭受種族歧視的對待。但她的精明、幹勁,還有說不出的直覺,讓她創造出別開生面的華裔奮鬥故事。她當了百科全書銷售員,第一年就成為全年銷售200套以上的「大英百科全書之后」。她經營洗衣店,後來做起了房地產放貸的生意,又身兼包租婆和保險調查員。現在她是一間房地產投資公司的老闆,在美國擁有36棟建築,100個單位的房產。喔對了,還有2個常春藤名校畢業的寶貝女兒。
日期:2024-03-13
大學剛畢業的女生,身上帶著借來的2500美元(編按約新台幣8萬元),飛離松山機場。美國,成為她的第2個家,然而這個家並不總是溫暖。她在中餐廳打工,到職訓中心受訓,在艱困的職場遭受種族歧視的對待。但她的精明、幹勁,還有說不出的直覺,讓她創造出別開生面的華裔奮鬥故事。她當了百科全書銷售員,第一年就成為全年銷售200套以上的「大英百科全書之后」。她經營洗衣店,後來做起了房地產放貸的生意,又身兼包租婆和保險調查員。現在她是一間房地產投資公司的老闆,在美國擁有36棟建築,100個單位的房產。喔對了,還有2個常春藤名校畢業的寶貝女兒。
日期:2024-03-08
中國各大城市在2009年房價開始飆升。為什麼?「多虧」美國的金融海嘯。因為金融海嘯,美國國內的需求減少,而美國是中國商品的最大進口國,當中國拿不到訂單,出於無奈,中國政府只得大量放貸房地產,把原本打算調整房價的政策收回去,期望依靠房地產彌補出口的損失。也正因為金融海嘯,大量熱錢撤出美國和其他受災國家後,全都湧進前景看好的中國。
日期:2024-03-07
長榮航空今(6)日桃園-愛媛松山直飛航班正式啟航,提供每週2班的飛航服務,並於3月20日至4月30日增為每週 4 班,以滿足旅客赴日賞櫻需求。為歡慶此次啟航,分別於桃園國際機場及日本愛媛縣松山機場舉行啟航活動及儀式,除了客艙內添置蜜柑狗狗的可愛抱枕及頭墊紙外,也特別為旅客準備了「長榮航空多功能旅行貨幣包」,一起送給今日往返桃園-愛媛松山的幸運旅客。
日期:2024-03-06
桃園國際機場南跑道自3/3上午10時起封閉進行年度整修,預計3/5下午4時重啟,這段時間僅剩北跑道可供起降,導致天上、地下飛機都在等排隊,部分飛機轉降高雄、松山機場,甚至延誤起飛,引起許多民眾抱怨,有苦主在網路分享「桃機一日遊」的悲慘經歷,無法跟在日本的家人碰面。對此,交通部長王國材周一(3/4)受訪表示,原定南跑道要關閉至3/5下午4點,因影響過大,將提早到今晚12點結束。桃園機場公司總經理范孝倫也親上火線說明,他坦言,後續對航班造成的影響的確超乎預期,這部分會做進一步檢討。因應班機延誤情況,也把原有工序進行檢討,這次南跑道鋪面整理,相較一般跑道鋪面要求更高,但會要求工序提早至半夜12點完成,比原來飛航公告提前,預計縮短16小時。根據統計,3/3桃機航班總量是698班,延誤狀況部分,30分鐘內佔14%、30至60分鐘佔11%,1到2小時佔12%,2小時以上10%,其餘53%航班準點。航空公司也表示,旅客可利用網站或APP查詢最新航班動態資訊。
日期:2024-03-04
在政府打房政策下,房價卻不斷推升,台北成屋小豪宅首度突破單價200萬。大安區復興南路2段「冠德安沐居」,2023年11月交易頂樓戶,單價來到200.8萬元,創社區單價新高,也是台北市實價登錄以來,成屋小豪宅歷史新高單價。此戶24.9坪,總價4998萬元。台灣房屋指出,該社區屋齡僅1年相當新穎,是大安區少數的新成屋小豪宅。
日期:2024-03-04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因肝昏迷入住加護病房多日,周一(3/4)離世,享壽80歲。作家好友楊渡在臉書上發文證實,黃永松是在凌晨4點30分辭世。楊渡說今天早晨接到黃永松兒子的簡訊,說父親因肝昏迷住在加護病房多日,週日原本想移到安寧病房,但因怕身體無法承受而未移動。「我總感覺,永松兄是來這人世修行的神仙,修行圓滿了,要回去天庭。他為世間的神佛廟宇做了那麼多事,為民俗藝術的保存,奉獻那麼多心血,為文化的傳承創新,貢獻一生,我相信,天上神佛都會看顧著他的。」楊渡說,黃永松是民間工藝、表演藝術、民俗文化、廟宇建築、古蹟保存、歷史真相等的傳承人,也是守護神,如今,守護世間的神仙,功德圓滿,要回去天庭了,願天上神仙一起來守護他,伴著他遠行。《漢聲》雜誌辦了近半個世紀,它用細琢精雕的方式,完成了「福建土樓」、「貴州蠟染布」等,一篇又一篇,驚人的文化報導,受到了《時代》雜誌、BBC等國際媒體的肯定。黃永松,這位替「中國結」命名的老人,至今還提著鍬,在文化土壤上掘著,他說,他是拉風箏的人,想「傳」,也盼著人「承」。(原文刊載於2017/11/29,更新時間為2024/3/4)
日期: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