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I伺服器到車用領域,市場對散熱解決方案的需求已是全面啟動,帶動台灣散熱產業迎來強勁成長,台灣在當前的基礎上,不少年輕新公司更進一步朝下一世代的散熱商機推進。
日期:2024-08-28
由縣長翁章梁率領的美國參訪團,25日再添一處與美國跨國交流網絡!由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下稱亞創中心SPACE CHIAYI)及嘉義縣亞洲無人機創新園區廠商協進會(下稱亞創廠協會)與工研院三方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書(AGREEMENT),透過工研院助攻,攜手台美合作,打造去中化的無人機供應鏈,拓展國際市場。
日期:2024-04-26
前股王大立光(3008)投資了4.5億元台幣,與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合作,將材化所運用經濟部科專計畫多年研究的鈮酸鈦(TNO)負極材料技術,獨立出來成立萬溢能源公司,控股90%,著眼未來新能源市場,將從電池負極材料出發,放眼電動車、電動巴士、儲能系統,甚至是無人搬運車及無人機的市場。大立光今年將在台中新廠建立萬溢能源的鈮酸鈦材料試產線,初期產能目標24噸,目標是在2026年達到600噸,供貨給國內外各大電芯廠,預期屆時年營收將上看10億台幣。大立光明明是鏡頭大廠,為何會跨入電池材料,放眼新能源市場?原來這與總裁林耀英的背景有關係。
日期:2024-03-12
隨著歐盟碳稅的實施進入早期階段,螺絲產業也被國際客戶要求提供碳排相關資料。沒有技術服務背景的中國信託,如何協助幾乎是中小企業組成的螺絲產業減碳?
日期:2023-12-13
隨全球人口增加,資源消耗速度急遽上升,循環經濟熱度持續發酵;全球有超過130國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台灣亦不落人後,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更成新藍海,吸引各產業爭相投入。其中,亞洲·矽谷執行中心與台灣顯示器材料與元件產業協會共同主辦「2023淨零轉型Х循環永續論壇」,邀請亞洲·矽谷執行中心行政長李博榮、明基材料總經理劉家瑞、明基材料技術長高健益、佳世達科技人資長暨永續風控長林旺賜、三福化工董事長巫信弘、濾能公司總經理黃氣寶、中鋼技術副總鄭際昭、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副所長賴秋助、acp systems AG Günther Schmauz、友達宇沛永續科技碳管理事業部總監陳雅潔、群創光電工程師李建廷等講者,分享淨零轉型的成果與挑戰,期能激盪出更多永續循環的可能性。
日期:2023-04-24
第26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帶動淨零永續議題持續延燒,淨零碳排成為全球共識,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2021年全球太陽能、風能與儲能產值合計預期達3,313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18.6%;在國際減碳趨勢下,預期太陽能與風電至2030年前都是各國發展主力。
日期:2022-05-19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公布,面對淨零碳排的機會與挑戰,淨零轉型是下世代最具潛力的商機。工研院「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涵蓋能源供給、需求使用、低碳製造、永續環境四面向創新科技,全面網羅產業邁向淨零的必備關鍵。
日期:2022-05-16
鋰離子電池商業化迄今30年,每年數以億計的手機、筆電等3C產品,加上電動車、綠能儲能等新興需求,推升鋰電池市場爆炸性成長。而鋰電池從材料、電池芯到電池組,進入各式產品,到功成身退的汰役電池降階使用,或報廢萃出有價材料,「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價值鏈,有機會成為下世代含金量最高的明星產業。
日期:2022-04-19
「你在飛機下降的過程中就看到,現場真的是一片混亂,機場已經不是機場了,停機坪、航空站的部分,都損壞得差不多了。」2013年,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當時前往菲律賓協助救災,設法為災民提供飲用水的工研院材化所水科技研究員任維傑,憶及災區滿目瘡痍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日期:2021-06-04
創新界奧斯卡「愛迪生獎」揭曉,法人科專連中三元:AI立體式智慧倉儲,高效搬有運無;微生物變身紡品染料,製程減碳無毒;精微熱處理設備,治精微如烹小鮮;看得獎技術如何展現創新能量,驅動產業邁向高值,競爭力再升級!
日期:202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