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在昨天完成了未來四年的權力交接,重要性大概等於台灣的總統大選,因為中國是黨高於國,黨的中央委員選出來,就等於決定了政治局常務委員,又等於選出了總書記。總書記,是黨的最高領導人,也是國家主席、軍委主席。那麼,為什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叫做總書記,而不是主席呢?總書記就類似秘書長,一個政黨由秘書長當領導,而不是主席,這不是很奇怪嗎?
日期:2022-10-23
英國廣播公司(BBC)駐北京記者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報導,在22日中共二十大閉幕會議上,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被要求離場的畫面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引起諸多揣測。報導指出,胡錦濤在鏡頭前被帶離場,他離場的時間點,可能不是意外。
日期:2022-10-23
中共20大週六(10/22)閉幕,上午進行內部投票通過黨章修正案及政治報,並選出新任中央委員與候補委員及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但最受矚目「名場面」,不只有李克強、汪洋的意外出局,另外中國前領導人胡錦濤,甚至在會議中無預警被架離會場。而中共一中全會週日(10/23)上午選出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打破任期限制,正式開啟執政的第三任期。一中全會上選出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未來五年最高領導層,他們分別為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以及李希。除了蔡奇之外,其餘人選符合《華爾街日報》預測,而李強排名習介紹第一順位,應該會接任總理職務。
日期:2022-10-23
中共「二十大」(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今(22)日正式閉幕,而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名單也隨之公布,值得留意的是,現任7名政治局常委中,有4人均不在此次的名單內,分別是李克強、汪洋、栗戰書、韓正,確定不會「入常」,而「習家軍」也將全面接掌中共領導階層。對此,日本《朝日新聞》解讀,「二當家」李克強的完全引退,象徵著「習1強時代」的到來。
日期:2022-10-23
編按:中共二十大16日上午10點開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政治報告,在涉台部分,他表示過去五年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鬥爭,展示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台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他還說,提出了「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針對台灣,習近平說「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他提到始終關愛台灣同胞,不過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決定」,「中國以最大誠意和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在實現建軍100年奮鬥目標方面,習近平說會全面加強軍隊建設,確保「槍桿子永遠聽黨指揮」,健全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體制。
日期:2022-10-16
「依據目前情勢觀察,習近平的權力已高度集中。儘管情勢嚴峻,但並不存在明顯挑戰者,於中共20大開展第3任期,應是毫無懸念。」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20大)於今日(10/16)召開。中研院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蔡文軒,日前在「中共20大與區域安全」研討會中,以「中共20大的預演:習近平的造神運動與集權化」為題發表研究,提出上述論點。
日期:2022-10-16
清零政策加上爛尾樓風暴,拖累滬深三百指數跌逾兩成;投信認為,隨著二十大後政局穩定,經濟負面因素轉好下,未來半年陸股有望回漲,但長線仍要觀察經濟復甦情勢。
日期:2022-10-05
中共「二十大」即將於北京召開,外界關注誰能「入常」?誰將被「七上八下」?誰又是下任總理熱門人選?《今周刊》彙整國際權威專家意見,一一為讀者解析。
日期:2022-10-05
10月16日,俗稱「二十大」的中共第二十屆全國黨代表大會即將於北京召開,並確立常委會人選。外界預期,中國未來5年的總體政策也將由此定下基調。但,無論「習皇帝」連任與否,不少權威經濟學家指出,二十大後的中國經濟,恐都難以避免走向「平庸」的命運,而曾經引領亞洲數十載的「中國世紀」,也或將因此迎來終結⋯⋯。
日期:2022-10-05
俄烏戰爭爆發逾半年,原本外界預期,俄軍可在短期內擊敗烏軍、拿下烏克蘭;豈料,烏軍不僅展現頑強的抗敵能力,近期甚至上演大反攻,陸續收復失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更被視為烏國成功以小搏大的關鍵人物。
日期: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