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外送需求高,但外送員卻更難跑單!每天進出不同餐廳和住宅區、穿梭在雙北疫情熱區,除了每天的接觸頻次高,也得送餐給居家隔離或檢疫者,甚至餐期高峰期的搶單競爭變激烈,要想維持一定的收入,只能繼續跑跑跑!
日期:2021-07-01
多麼驚人呀!在這樣多數已開發國家只能眼睜睜看著國家人口衰退的世紀裡,加拿大卻能穩健地繼續成長。在一個所有人口都逐漸老化的世界裡,加拿大的人口老化卻比較緩慢,因為移民的平均年齡比全國平均年齡年輕了七歲。
日期:2021-07-01
我們逐漸適應這個愈來愈小的世界時,該慶祝抑或哀悼人口的凋零?我們會努力確保人口的成長,還是欣然接受一個人人都能活下去且比較不需要拚命的世界?答案仍然未知。或許某位詩人會發現,人類有史以來,這是頭一遭顯得如此蒼老。
日期:2021-07-01
二○二○年,台灣電動車銷售數量年增率八四%,應運而生的充電樁市場也將逐步起飛,十年內,全台充電樁數量可望十倍成長,台灣充電樁生態圈也將蓬勃發展。
日期:2021-06-30
香港《蘋果日報》24日在中共當局壓力之下被迫停刊,香港的新聞自由已名存實亡,然而這還不是終點,政治追殺仍在持續,綜合中國媒體報導,香港《蘋果日報》前主筆、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昨晚(27日)準備搭機離港前往英國時,被港警以涉嫌勾結外國勢力拘捕,到今天(27日)凌晨仍被扣押在機場警署。
日期:2021-06-28
高端疫苗(6547)下午宣布,腸病毒71型疫苗的第三期臨床實驗,在台灣及越南兩地多所醫院進行兩年後,宣告解盲成功。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在櫃買中心線上重大訊息記者會上表示,腸病毒每隔幾年就在台灣大流行,「腸病毒是家長非常關切的問題」,高端預計今年第三季向衛生福利部申請藥證,希望可以縮短上市時程。陳燦堅也意有所指地提到,腸病毒疫苗原本是高端的旗艦型產品,「但後來有別的疫情,大家就忽略了」,他今天也沒有回覆任何與新冠疫苗相關的提問。
日期:2021-06-20
瑞典品牌Oatly吹起一陣燕麥奶狂風,風潮很快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各大咖啡連鎖通路、便利超商紛紛賣起燕麥奶拿鐵,除了國際品牌外,台灣有哪些廠商也開始默默布局?
日期:2021-06-02
疫情席捲全球造成國內移工數量減少,許多家事移工因此轉往待遇較佳的工廠任職。政府與其強力限制移工轉換身分,改善適度勞動條件,才能為弱勢家庭留住人力。
日期:2021-06-02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提出寶貴見解,我們該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