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過世,享壽68歲,消息傳出後,即登上微博熱搜第1名,社群平台X也熱議,覺得李克強的死因不單純,有人認為李克強是黨國元老,都有專屬醫療團隊,怎麼可能會因為心臟病奪命,「被登出」、「被心臟病」的字眼在網路平台上處處可見。究竟,李克強突然心臟病驟逝,以今日醫療水準看,合理嗎?
日期:2023-10-27
台灣目前仍處於流感流行期,已出現年紀最小的死亡案例!疾管署周二(10/17)公布,上週流感新增8例死亡個案,其中年紀最小的是南部一名11個月大的男嬰。
日期:2023-10-17
為什麼沒抽菸喝酒還會得肺腺癌?為什麼喝咖啡肝腎功能竟然一直衰退?為什麼一睡覺就鼻塞嚴重?你是不是也有這些疑問?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病人跟醫師找不到病因的懸案,很可能都是和「慢性中毒」有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說,台灣人生活中常見5種毒,分別是吸入毒、黴菌毒、清潔化學毒、加熱與容器毒及經皮毒,急性中毒症狀凶猛診斷容易,但慢性中毒往往因為無自覺的習慣,導致不知不覺每天在中毒;就算年輕時肝腎功能較好,症狀不明顯,但長久下來,輕則傷肝、腎、心、大腦、骨髓和免疫系統,重則癌症。
日期:2023-10-05
為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之黃金治療關鍵時間,健保署周二(9/26)宣布,自10月1日起,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之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加1600人受惠,預算約6900萬點。
日期:2023-09-26
疾病管制署(疾管署)週二(9/19)表示,目前處流感流行期,上週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102,087人次,近期呈上升趨勢,近期上呼吸道感染群聚通報件數上升,上週通報65起,其中54起(83%)為校園群聚通報,檢出以流感病毒為主。近4週合約實驗室分離情形以流感病毒為多,社區為A型H1N1及H3N2共同流行。
日期:2023-09-19
最近口罩要戴緊了!新一波感染流行趨勢腸胃炎、腺病毒感染以及B型流感的人明顯增加,幾乎快要塞爆診所、急診、病房,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更表示,這些病毒還能一種接著一種感染,感覺「綿綿無止盡」。
日期:2023-09-18
小時候的紅臉會被說很可愛,但長大後的紅臉卻逐漸蔓延至全臉,再也不易消退,那就是「酒糟肌」,酒糟肌正名為玫瑰斑(Rosacea),了解原因、惡化因子就能扭轉肌膚泛紅。
日期:2023-09-06
總是感到疲憊不堪,休息也沒用嗎?要特別注意是不是肝腎出問題。一名50歲從事科技業的男性,2年前因疫情在居家辦公,那段時間總感覺很疲憊,稍微動一下就覺得好累,每次遠距辦公完,一下班後就癱在床上不想動;後來連講話都會喘才緊急就醫檢查,結果已是急性腎衰竭,且須終身洗腎。
日期:2023-09-02
今周刊舉辦「2023前進大南方」論壇,今(29)日在臺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E棟國際會議廳登場,包括高雄市長陳其邁、臺南市長黃偉哲、嘉義縣長翁章梁、屏東縣副縣長黃國榮、澎湖縣縣長陳光復等南部五巨頭縣市首長齊聚,從城市永續治理、科技南進到產業生態革新,共築大南方大發展新未來。
日期:2023-08-29
2023.08.22今周刊編按:糖尿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僅2022年就有逾1.2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據國健署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250萬名患者,且每年持續增加2.5萬人。糖尿病危害國人健康至深,但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台灣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1%上下,估計約22萬人不知道自己罹病,提醒民眾若空腹血糖值大於100,就應有警覺心。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鍾仁華團隊,利用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6萬多名成人資料串接健保資料庫發現,2012年至2020年未診斷糖尿病標準化盛行率約在1%上下,若以全國約2200萬成人估算,1%相當於22萬人。研究團隊並彙整7大重要風險因子,包含年齡、性別、身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糖尿病家族史、教育程度、嚼檳榔等。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早期不容易察覺,但高血糖卻會對全身帶來傷害,併發症更令人害怕,千萬別讓迷思與誤解耽誤了治療。(原文刊載於2023/04/26,更新時間為2023/08/22)
日期: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