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的日本服務業投資潮來了!這是日商來台第五波,而且,首度以服務業為大宗。從餐飲、服飾、藥妝到通路,日本人氣店蜂擁而來,以台灣為海外第一站。在這些日本企業眼中,台灣究竟有何優勢?
日期:2016-06-16
台南東山農作家族第六代吳侃薔,靠著挖掘在地文史故事,改變了家族休閒農場的命運,深度農村導覽,一年吸引了兩千名外國觀光客到訪。
日期:2016-05-26
一位六年級後半段生,二度就業婦女,僅有高職學歷,周遭同事也比她年輕,竟能出線執掌年營收逾二十億元上市公司的採購大權,平凡的她如何闖出不凡的職場路?
日期:2016-05-05
投資人想賺大波段利潤,買進成長股是達成目標的不二法門,不但華爾街大師們對成長股著迷不已,就連股神巴菲特也因為啟蒙老師費雪的觀念,在價值投資裡注入「成長」因子,才享有今天崇高的地位。投資人若能學會逢低挖寶成長股的真功夫,那麼你也能獲利倍數,提早拿到財富自由的入場券。
日期:2016-04-20
近一年,台灣已有七家B型企業,家數僅次韓國、居亞洲第二,成長速度則居全亞洲之冠。《今周刊》精選其中三家老字號和新創公司,看它們如何用商業模式,改變社會。
日期:2016-04-14
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的韓國,2012年財閥占GDP比重達到82%,但是社會分配不公的影響逐漸顯現,貧富所得差距在8年間,從5.57倍拉大到7.34倍。
日期:2016-03-31
出口、GDP衰退;企業面臨紅潮衝擊;青年承受低薪壓力;這不只是台灣的痛處,也是韓國的困境。韓國總統朴槿惠3年前提出「創造經濟」政策,試圖糾正過去50年獨厚財閥的錯誤,替經濟與社會結構轉骨。《今周刊》跨海追蹤,一窺這個深陷危機的國家如何改變。
日期:2016-03-30
浩鼎解盲引發生技股市值重挫,利空如海嘯迎面撲來,做試驗的生技產業,變成一夕致富的投機生意,海嘯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誰的實力禁得起考驗。本刊為此特別製作「2016年台灣生技100大」調查專題,幫助投資人趨吉避凶,找出真正有價值與成長潛力的公司。
日期:2016-02-25
儘管全球股市大震盪,投資達人林成蔭認為,資金終究將投向景氣較佳的新興國家,或企業獲利上揚的成熟國家,分別以越南、日本股市為代表。歐宏杰則分析,只有美國聯準會確定不升息,港股才能反映股價淨值比低於一的投資價值。
日期:2016-02-04
2015年,景氣低迷,外加紅色供應鏈追擊搶進的迷思,讓竹科面臨最寒冷的冬天。但走訪竹科業者,卻能感受到與落寞街景截然不同的生命力,甚至,一場寒冬,喚回了他們在創業時的拚搏熱情。
日期: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