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多元薈萃的花蓮,為台灣第四大、東部第一大客家重點區域,客家先民將原鄉飲食習慣帶到後山地區,積累出屬於花蓮在地的客家飲食文化。花蓮縣政府與今周刊合作出版《來去洄瀾尋尾──洄瀾客家好味緒,食了會尋尾》一書,從頭細說花蓮客家飲食的源由特色,邀請您得空做客後山,細細品味豐富飽滿的花蓮客家飲食文化。
日期:2021-07-22
滋味媲美日本越光米的台南16號、能省水的台南19號等5品種,全靠他培育!台南區農改場嘉義分場長陳榮坤,過去曾發下豪語「不種田」,但仍是將一生奉獻給水稻。
日期:2021-03-17
台灣在疫情前默默無名,因為國人與政府一心共同抗疫,成就了 「Taiwan Can Help」的能力,一夕間舉世聞名,讓國人幸福及榮譽感爆升;農委會慧眼獨具,七年前默默攜手AMOT協會,共同為台灣創立食材溯源運動,成就當前上千家溯源餐廳通路,其中多家全球知名餐飲連鎖品牌皆在列。防疫的下一波就是珍惜糧食,農糧署為成長有機供銷量,廣拓農糧通路,進一步攜手AMOT協會,輔導有機農民加入溯源餐廳供應鏈,為餐廳提供多元安全食材選擇,引領外食族「挑食商機」!
日期:2020-12-31
臺灣科技界年度盛事-「2020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12月25日在行政院大禮堂舉行頒獎典禮,分別由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宋震國特聘教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劉秀洲研究員兼分所長,以及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黃振文終身特聘教授獲得殊榮,由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親頒表揚,感謝三位傑出學者透過卓越的科技運用與理念,是臺灣之光。
日期:2020-12-25
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支持相同理念的教師組成「社會參與社群」,投入實踐導向的課程研發,以實踐「睦鄰精神」的信念與價值,將社區當作學習的對象;把大學當成社會責任的實踐場所,以大學為基地、以鄰里地緣為基礎,讓師生們參與鄰近地區的改造工作、當地的各種運作、從中協助居民的生活改善、教導學生養成保持社會的關懷與使命感。東華多位教師以駐點長期經營社區的方式將研究、教學與服務整合,整個台灣東岸都留下了東華教師社會參與的足跡。
日期:2020-04-16
今年88歲的謝美國於2019年獲得池上鄉農會稻米競賽有機米組冠軍後,一路過關斬將,接著又獲得全國冠軍,他形容「像是打球全壘打」,最終在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奪得金賞,當時連謝美國自己都不敢置信。
日期:2020-03-12
時序入秋,遠方的山色在金黃稻浪上翻滾,迎面吹拂的微風挾帶著米香氣息,然而站在池上鄉的最高處,放眼望去,身旁的稻穗色澤似乎有點不一樣?原來這款帶有紫黑色的米種,是近兩年種植於池上的新品「黑纖米」。推廣種植黑纖米的源天然創辦人羅永昌表示:「黑纖米,可以為台灣飲食結構帶來改變。」
日期: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