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看許多旅遊文章時,都能在字裡行間感受到踏出世界的美好,不過當我走上這條路時,更想表達的是過程並非真正如此。為什麼歸來後如此喜歡旅行,不是因為離開讓我看見多少大山大水,而是我真實經歷人生中最低潮的時光,才能在異鄉看見不同的自己。
日期:2020-03-25
孩子會長大,你不能總是賴著他,老公可能會生病,你不能總要靠他照顧你,而不管是跟你再親密的人,都會有他們需要的空間,你得學會有時候要一個人,不要帶給別人困擾與負擔,而你也希望,你在親愛的人眼中,是豐富精彩而多元的,雖然看似不好掌控。
日期:2020-03-2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2位兒子,引起外界輿論跟撻伐,一位因疫情期間出國旅遊,另一位則是在網路上批評禁止醫護人員出國政策,(22)日晚間兩人皆發出書面聲明道歉,以平息風波。對此,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表示,「我們的輿論,平常傾向指責父母對成年子女的控制欲,但一旦年輕人做了違反社會正確的事時,又容易指責父母之過。」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也在臉書發文挺張上淳:「還我們專業優秀的召集人」!
日期:2020-03-23
只要是在意的事情,會做很可怕的噩夢,例如之前在辦新書分享會時,前一晚就夢見忘記帶了投影片檔案,門外突然間衝進來一群不相干人,她們搶了講台,開始放了自己的投影片,原本坐在台下參加的讀者開始鼓譟,不知道來到什麼地方,看著我,我急著找主辦單位,主辦單位則是消失無影無蹤。
日期:2020-03-20
旅行回來後,才明白台灣不是鬼島,是充滿生命力的寶島,千萬不要小看自己。還記得剛開始踏出國旅行,真的很羨慕日本的乾淨,曼谷的便宜,香港的多樣化,紐西蘭的自然美景,想著想著就開始自卑,想著想著台灣的不是,旅遊初期常常會矇蔽自己的眼睛,只看見那個城市的美好,只想著家鄉城市的缺憾,事實上羨慕別人生活容易,成為當地生活難。
日期:2020-03-19
我們從所有寄到我們辦公室的提問信函中,選取了130道最適合的問題,組織成幾個不同但彼此相關的類別。我想要強調的是,這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那些在股票市場上與各種現實問題搏鬥的真實交易者,沒有任何一道問題是編者揣測讀者的興趣而杜撰的。
日期:2020-03-17
並不是因為漠不關心才當耳邊風。而是因為其中並沒有應該討論溝通的重點,所以聽聽就算了。如果在我聽過「可惡的他」或「可憐的我」這樣的內容後,能表示「真是辛苦了」「完全錯不在你」什麼的,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的話,確實可以讓你得到一時的安慰,甚至你還會覺得幸好有來這裡接受諮商輔導、幸好找了這個人商量等等,因為這樣而感到滿足。不過,從明天開始的每一天將如何改變?難道不會因為再次受傷就又想尋求慰藉?到最後豈不是成為一種「依賴」?正因為如此,阿德勒心理學才要討論:「今後該怎麼辦?」
日期:2020-03-13
心理安全基地不必非得是母親。我們也可以從心愛的戀人、至親好友等能讓自己放心吐露心聲的人身上,找到心理安全基地。然後我們會在心理安全基地補充情緒上的能量,這在維持內心情緒穩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日期: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