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第35屆金曲獎於6/29晚上7點,在台北小巨蛋盛大舉行。今年以台語專輯《一路平安》同時入圍最佳台語女歌手、最佳作詞人、最佳台語專輯、年度專輯獎等4項大獎的熊美玲,堪稱是今年的大黑馬。熊美玲是知名資深音樂人林秋離的遺孀,兩人合作無間的默契,聯手為樂壇留下無以計數經典作品。像是熊美玲曾寫給黃鶯鶯的〈哭砂〉,拿下第3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而歌詞就是由林秋離操刀。事隔多年,熊美玲將〈哭砂〉一曲引用原部分歌詞加以填詞,完成台語版的〈秋離〉,不僅讓歌曲更有意義,也入圍金曲35的「最佳作詞人獎」。熊美玲說:「流傳這麼多年現在如果能夠用〈秋離〉拿到作詞人獎,同一首曲子隔了30多年又能得到獎項,我特別希望是這個獎這樣就完整了。」夫妻倆過去曾約定要出3張專輯,分別在1989年推出《心變》、1995年《心甘情願》,之後計畫以台語推出第3張作品,未料這一等林秋離已早一步離去。重新詮釋〈秋離〉,是熊美玲向丈夫做最深情的告別。她感性地說,「每次配唱前,當我對著麥克風,都會仰著頭看看,我覺得秋離就在那裡陪著我,對我微微笑。」
日期:2024-06-28
大家都叫他「謝老闆」,過去10年來,大高雄的地方創生活動裡都看得到謝銘仁的身影。除了出錢出時間也出人,有人向他道謝的時候,都會很自然的脫口而出說:「謝謝謝老闆」。
日期:2024-06-28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4-06-28
6月底之後真正的酷暑才正要開始,台灣也將進入用電高峰期。行政院長卓榮泰週五(28日)赴立法院備詢時表示,電價是由電價費率審議會處理,他不能越權。今年已經漲過一次電價,會考慮到物價穩定、民生需求、產業需要進行。繼輝達(NVIDIA)之後,美國AI晶片大廠超微(AMD)也將在台設立研發中心,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指出,各縣市都想要爭取輝達、超微等AI設廠,卻沒有縣市願意設電廠。卓榮泰受訪回應,希望各界支持國家電力開發,台電也有縝密計畫,政府會在工程進行上給予最大監督。
日期:2024-06-28
代工,毛利率與附加價值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從鮮明立場擁核,到最近的代工說,都引起正方兩方的論戰。童先生是一個很愛讀書的知識人,對事很深入研究,也很堅持自己的觀點,我不想加入論戰,我來提幾個看法:
日期:2024-06-28
AI題材大爆發,今年迄今,美股的輝達已大漲約155%、美超微更是狂漲約202%,台積電做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股價也已大漲約59%,帶動台股一路往上驚驚漲。逼近千元的台積電究竟還能不能投資?最近版主周遭不斷有人討論這個問題。關於這點,版主認為長期投資台積電是可以的。但如果想投資台積電,又怕短線震盪,或想投資科技類股,但不知如何挑選個股,我認為有一檔ETF會是不錯的選擇。
日期:2024-06-28
在現代社會中,工作壓力和財務管理是許多人面臨的兩大挑戰,《請叫我遊民小姐》作者遊民小姐,曾在廣告業拼命打拼,累到健康亮起紅燈,37歲時仍負債累累。後來她重新定義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在短短5年內達到設定目標,成功提前退休。但與一般人想像不同,遊民小姐不特別節儉、仍然會出國旅遊,夫妻兩人年花費近百萬,沒有正職工作、但資產並沒有減少,她是怎麼做到的?
日期:2024-06-28
「一棟建築物的設計和建築風格並不是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社群。它會對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建築大師貝聿銘曾說道。反思身處於快速發展的世界社會中,AI帶來了無限可能,對於「家」更是因為科技而顛覆過往想像,然而不變的始終是家的溫度。融合科技人的理性及創意人熱情,傳承建築老字號森聯機構近半世紀40年底蘊,成為孕育新創建築品牌<森鉅建設>豐厚沃土,專業淬煉,夢想發芽,打造符合新世代生活樣貌,以「歸屬感」為命題,從土地、建築空間到人的連結,用一件件美好的建築代表,賦予「家」最美好的詮釋。
日期:2024-06-28
《今周刊》周三(6/26)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溫德以「永續首都 淨零綠生活實踐解方 」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揭露台北市面臨嚴峻「升溫」問題,如何推動減碳新生活運動,朝2050淨零碳排邁進。在專題演講時,張溫德秀出一張台灣從1897年至今的平均溫度,近年「溫度已經變成豬肝色」,就算限於台北市,從1961年到2021年,「從2000年後就再也回不去以前的溫度」,更何況台北市在盆地,挑戰更加嚴峻,100年間,全球溫度上升1.2度,台北市同期間則是1.8度。「每年夏天,可能都是你餘生中最涼爽的夏天」,張溫德引述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子平的警語,警示氣溫上升的嚴重程度,「去年7月份,台北市創下38.6度的紀錄,但前幾天,還沒有到7月,已經到了38.5度」,氣候的改變,讓物理環境已經回不了頭。
日期:2024-06-27
有時候,匱乏的印記會讓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資源,即使我們明明會有更好的未來,也會隱隱不安。匱乏既推動著我們努力,也讓我們一直處於焦慮之中,無法放鬆。後面的答讀者來信中,探討了如何在匱乏的狀態下面向未來,心懷希望。
日期: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