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諾貝爾獎揭曉! 今年經濟學獎由美國的理查.塞勒摘下,從年輕到老一向「非主流」的他,理論充滿對人性的反諷,雖然曾受到正統派的質疑,但如今已為行為經濟學派奠定基礎;而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則由三位研究者共享榮耀,他們早在一九八四年,就破解了生物「生理時鐘」的機芯,其研究足以影響未來的醫學、商業,甚至是軍事太空領域。
日期:2017-10-12
騰訊、華為、阿里巴巴這些中國最火紅的公司的確很耀眼,但如果沒有廣大13億中國市場沃土,不可能得以迅猛茁壯。有一家企業,它一開始就鎖定歐美海外市場,還從海外紅回中國,迄今海外市場占營收比重仍高達8成。大疆創新創辦人汪滔改寫了時勢造英雄的鐵則,讓我們一窺他的傳奇故事。
日期:2017-04-13
回答問題時,我們常害怕給錯答案,就會導致不好的下場,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扼殺了自由表達與想像力!
日期:2016-03-31
原本只能在工廠或電影裡才會看到的機器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已經正式走入家庭。儘管多數人還可以自豪地認為機器人比自己笨多了,但或許二十年後,情勢就會改觀。
日期:2015-10-29
一堂冷門的公民課,為何翻轉暴紅?一本嚴肅的思辨書,為何熱銷十刷?平頭教師黃益中的戰鬥力,連《康熙來了》蔡康永都為他豎拇指。在教師節前夕,他顛覆身處的教育環境,因為麻辣鮮師心中有一個夢:「建構公平與正義的社會,得從教育開始」。
日期:2015-09-24
韓國災難不斷,愈來愈多的討論認為,「快點、快點」文化就是造成災難的根源;《今周刊》特邀韓國專家、知韓苑創辦人朱立熙,分析韓國人長期追求速效的原因與代價。
日期:2014-06-05
如果有一天早上醒來,你發現自己和父親交換身分了,你會做什麼?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吳念真,與劇場導演兒子吳定謙聯手籌備新戲《八月,在我家》,父子倆特別在農曆年前接受《今周刊》的創意設定,大談兩代人的哀愁與確幸。
日期:201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