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會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會長共有2014項結果
政治社會

經驗借鑑》不忘歷史悲痛 二八○萬人小國盡全力捍衛民主 與台灣同樣緊鄰極權勢力 立陶宛如何硬頸自立

一直到現在,薩卡利埃內(Dovilė Šakalienė)都還清晰記得那個溫暖的夏夜,曾以政治犯身分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祖父在她耳邊說:「孩子,我本來以為要一直等到妳的兒孫輩,才有機會見證立陶宛重新成為一個自由國度,但這一刻我突然感覺,在我有生之年,也許還能看見立陶宛獨立。」

日期:2021-09-08

國際總經

「不賣中國,還能賣給其他國!」中國打壓澳洲多項商品進口,卻打壓不了人心!澳洲抗中後 經濟表現為何更亮眼?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澳洲政府率先倡議國際社會應針對中國疫情源頭展開獨立調查,激怒了中國政府;同年5月開始,大麥、棉花、煤炭、葡萄酒⋯⋯,一連串貿易禁令的炮火在澳洲頭頂落下;如今,在中國制裁1年後,這個人口僅2千餘萬、出口曾高度倚賴中國的蕞爾小國,卻繳出了一張相對亮麗的經濟成績單。澳洲做對了什麼?它的抗中經驗,又可為台灣帶來什麼樣的啟發?

日期:2021-09-08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第60期︱坐擁4000萬元資產的窮人

我的鄰居老張跟我說,他準備拿他價值4000萬元以上的房子,去向銀行借200萬元,因為他真的快「轉」(周轉的意思)不過來了。這位在旁人眼中令人稱羨的包租公,給4年級退休族的一堂理財課,值得好好地省思一番。

日期:2021-09-01

焦點新聞

15歲就在夜市討生活…艋舺大姐頭用「笨方法」自組外送隊,拚到腎臟長血瘤,帶艋舺夜市重生

夜幕低垂,台北艋舺夜市的攤販紛紛亮起燈火營業,儘管路上人潮遠遠不及疫情之前,廣州街上的在地老店「香脆蚵仔煎」老闆卻還是忙碌得很,幾乎沒空放下手裡的鍋鏟。「外地人都說艋舺很恐怖,不敢來,但因為敏敏推廣外送,業績比5月增加了3成!」在一旁協助先生備料、包裝的老闆娘說。

日期:2021-09-01

循環經濟

迎戰極端氣候,減少碳排放成全球共識,「同島一隊#氣候行動倡議」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台灣近年面臨極端氣候影響越來越顯著,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進會(UN SDGs)、國際氣候發展智庫等團體今舉辦「同島一隊#ClimateTeamTaiwan氣候行動倡議」記者會,呼籲各界即刻採取行動,積極減碳並強化台灣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以減緩災害衝擊,一起逆轉氣候危機。而「同島一隊 #ClimateTeamTaiwan氣候行動倡議」已規劃系列活動、論壇,預計將在下半年陸續登場,邀民眾共襄盛舉。

日期:2021-08-25

政治社會

世襲財閥已成往事 十大富豪有五位翻身不靠富爸爸 新經濟企業崛起 韓國創業家搶占首富榜

隨著新經濟的興起,昔日被視為韓國經濟支柱的財閥,影響力已逐漸由盛轉衰;取而代之的是白手起家的科技新貴,他們為韓國年輕人帶來一線希望,更令富豪排行榜大洗牌。

日期:2021-08-25

生活消費

疫情新商機!LINE「線上送禮」業績翻倍成長…台灣人最愛送的禮物,這商品意外入榜

生活中,有許多送禮場合,彌月、搬家、中秋、新年都是重要送禮時刻;然而,疫情限制了民眾出門步伐,原本的挑選禮物、送禮流程,逐步改為線上,看準市場需求,LINE大搶線上送禮商機。

日期:2021-08-20

政治社會

不只振興五倍券 藝FUN券、農遊券、動滋券與客庄券將回歸!

行政院今舉行例行院會,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回後轉述,行政院長蘇貞昌裁示,這次五倍券不用另付1000元,希望業者與地方政府都能跟進,並希望業者與地方政府都能加碼跟進;另外,汲取去年成功經驗,規劃動滋券、藝FUN券、農遊券與客庄券等。

日期:2021-08-19

政治社會

五倍券創造「乘數效應」救重災產業!在野黨的「發現金」恐難見效 老謝:一張振興券透露背後的算計

在疫情逐漸收斂之後,政府的下一個任務是救濟這次在三級警戒中,幾乎停止呼吸的內需產業,從三倍券、五倍券,到要不要民眾掏1000元?後來改成政府全部買單的五倍券,拍板定案!而在野黨則主張發現金,甚至為黨主席選舉發動抗爭造勢。其實背後大家都有不同的算計!

日期:2021-08-19

保險

活得久卻不見得能健康到死!國人平均不健康餘命8.47年創新高 應買「長照險」補足保障?專家這麼說

內政部日前公布「109年簡易生命表」指出,國人平均壽命為81.3歲,其中男性為78.1歲、女性84.7歲,這樣的數字皆創下歷史新高。不過,活得越來越久,並不代表能健康地活到人生終點。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08年「不健康餘命」為8.47年,同樣也是創下歷史新高,更較前一年增加近1個月。而不健康餘命年數的數字越高也代表,未來國家和社會得付出更多醫療及照護成本,因此有壽險業者也呼籲民眾及早思考,個人未來因老化、罹病,導致發生失能、失智狀態的風險。

日期: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