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會不會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會不會共有4604項結果
理財

阮慕驊55歲財富自由,給中年人的10個理財建議:不要肖想長輩的遺產,自己賺的錢最可貴

從小就深受在銀行上班的母親影響,耳濡目染財經時事,阮慕驊在1991年跳入他最喜歡的財經報導工作。40歲起辭掉穩定收入的平面媒體工作者,成為電視、廣播界最早的斜桿工作者。如今才55歲,就已財富自由。 阮慕驊以他的親身體悟,分析如何為自己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藉由投資理財,早早為自己賺進退休金。 一向樂於分享的阮慕驊,在本書中分享如何縱觀大環境趨勢,賺得長期的時間財(定期定額存股,尤其是存穩定的龍頭股),也研究投資營收、利益正在高成長期的公司,賺取短期機會財。 同時不管是身處在好好壞壞的景氣環境中,他也提供了如何認識股市的本質,分享他跟國外的理財大師學到了什麼樣的理財精華。

日期:2021-05-20

健康

副作用多、保護力低? 四大類新冠疫苗利弊一次看 接種前必知 專家詳解關鍵七問

台灣疫情陷入新一波風暴,原本施打疫苗處於觀望態度的民眾,開始轉趨積極。目前雖暫停自費施打,但隨著AZ、莫德納疫苗陸續進口,後續國產疫苗再加入,民眾有必要了解施打前後該注意什麼?

日期:2021-05-19

政治社會

連鎖效應》封城疑慮下 民間投資、製造業、匯率都要小心 當我們不再是疫情「例外」 台灣經濟須留意三大風險

4月底,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有機會挑戰5%以上,「當時,我就認為這個數字恐怕高估了。」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這麼說。他的理由很簡單,國發會的景氣對策信號在2、3月連續亮紅燈,「這代表景氣過熱,也代表台灣目前的經濟產出已經超過生產條件,熱度撐不了太久。」

日期:2021-05-19

台股

台股5月上下震盪近2400點! 散戶如何操作? K線女王教你從「這四關」判斷多空消長

上週末下午1點多時,接到長輩劉大哥的急電,詢問疫情大爆炸,股市又跌的這麼慘,到底後續該要怎麼看?手上被套住的持股到底該怎麼辦?

日期:2021-05-19

理財

台新多元開放平台協助投資人掌握類股輪動機會、驅動財富成長動能

二O二O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攪亂全球,為金融市場帶來震盪,全球股市第一季發生嚴重股災,但在美國聯準會迅速降息的帶動下,各國央行紛紛仿效,後續熱錢開始湧入資本市場,各國股市強力反彈。二O二一年第二季,受惠全球資金潮水四溢,持續推升資產價格,面對強勁多頭漲勢,不少投資人開始對市場是否漲多、可能面臨修正等不確定因素多有疑慮。對此,台新銀行理財商品處副總經理莊明書建議,「應以長期趨勢財為布局核心,除採輪動式資產配置外,分批進場也是不二法門。」

日期:2021-05-19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番外篇|做對4件事,股市大跌危機可以是轉機

台股這3周像坐了雲霄飛車,4月29日寫下17709歷史最高點後,僅不到3個星期就重挫2356多點,即便5月18日大盤大漲792點上演報復性反彈,但只要台灣新冠疫情沒有趨緩,投資股與投機股一起大幅回檔的場景依舊可能重演。在大跌危機陰霾未除的情況下,存股族該如何擬定嚴謹並可行的具體策略,將危機化為轉機?

日期:2021-05-17

政治社會

社區出現感染者怎麼辦? 醫曝「關鍵2點」自保:感染機率非常非常低

近來國內新冠疫情(COVID-19)大爆發,多起群聚感染導致本土案例急遽增加,病毒大舉入侵社區,令全國人心惶惶。許多人擔心,如果自家社區出現感染者,該怎麼辦?對此,醫師林靜儀提2點自保,請民眾切勿驚慌。

日期:2021-05-17

焦點新聞

新北市今新增97確診病例、集中板橋區 侯友宜:新增板橋社區篩檢站

雙北疫情急速升溫!繼昨(15)日全國暴增180例COVID-19本土病例後,今日再增加206例本土病例,其中來自新北市的確診病例就高達97例,更有32例集中於板橋區,因此新北市長侯友宜稍早宣布,將在新北市聯合醫院板橋院區設立社區篩檢站。

日期:2021-05-16

健康

每10人就有1人確診...如果我被感染了不自知,打疫苗會不會出問題?感染科醫師這樣說

台灣很顯然邁入社區感染,昨(15)日新增了181例本土案例,接下來的兩週將是重要關鍵,如果你在公費公告順序下,請盡快接種疫苗。每個人請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1.5公尺、減少外出、聚餐、旅遊等,如此我們就能將疫情嚴重程度從已經的3級降到2級,甚至1級!

日期:2021-05-16

政治社會

獅子王交代行蹤幫助疫調,卻被做成梗圖「人與人的連結」被全台灣嘲笑:台灣人可不可以寬容點?

我們都累了、都怕了,但是我們可以多一些同理心。面對嚴峻的疫情,或許可以多一些理解,讓得到武漢肺炎的人,可以多一些不被責備的空間。因為,在社區感染的高度威脅下,下一個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日期: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