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週五(7/8)在奈良市進行街頭演說時,慘遭41歲男子山上徹也連開2槍,中彈倒地緊急送醫搶救,最後仍不治死亡,享壽67歲。日媒報導,週六(7/9)解剖結果出爐,安倍死因是動脈損傷導致失血過多。
日期:2022-07-09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市發表演說期間胸部中槍,頸部流血及心臟停頓,被送往醫院救治。從日本媒體報導中,有指襲擊者從安倍晉三背部用散彈槍向他開槍。(編按:安倍晉三的夫人安倍昭惠接獲消息後立刻前往奈良,安倍昭惠在台灣時間下午3點55分抵達醫院,安倍晉三旋即在台灣時間下午4點3分宣告不治,享壽67歲,讓全球民眾都相當不捨。)2020年,安倍晉三因病辭去日本首相職務,為日本上下投下一顆震撼彈。受潰瘍性大腸炎困擾多年的他,有指因病情惡化而不得不退位讓賢,加上他的太太安倍昭惠不斷為他惹麻煩,讓外界一直質疑他的執政能力。安倍晉三的太太安倍昭惠究竟為何會變成被指史上最會連累老公的「首相夫人」呢?
日期:2022-07-08
編按:根據NHK報導,67歲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週五(7/8)在奈良大和西大寺站附近演講時,約在上午11時30分(台灣時間10時30分)中彈倒地,安倍由直升機緊急送到醫院治療,送醫途中仍有意識和反應,但後來傳出心肺功能停止,沒有生命跡象,經過搶救後仍傷重不治。安倍晉三2006年以52歲之齡首次擔任日本首相,成為日本首位戰後最年輕的自民黨總裁和日本首相,被視為改革的象徵。任職一年後因潰瘍性結腸炎於2007年突然請辭。2012年再度出任首相,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兩度出任首相的政治人物。2012~2013年,各國的經濟逐漸從雷曼兄弟事件的打擊中重新站起。然而,日本的經濟力量卻只能保持事件前的三分之二,日本遭遇逐漸惡化的通貨緊縮,國內的經濟環境維持疲弱不振的狀態。於此同時,外交上也碰上了棘手的領土糾紛,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局面。在這個時間點,曾被譏為「落跑首相」的安倍晉三,從地獄中重新站了起來,當選自民黨的黨魁,並在日本國民不看好的狀況下,再次就任日本首相。上任後,於短短的時間內,大動作的處理各項經濟與外交的種種問題,重新贏得日本國民的信任。本文主要描寫安倍晉三在沉潛的這段時間的改變。
日期:2022-07-08
編按: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今(8)日上午約11時30分(台灣時間10時30分)於奈良市發表演說時突遭槍擊倒地,經緊急搶救後不治身亡,享壽67歲。安倍晉三剛出政壇時有日本政壇「裴勇俊」之稱,擁有超強純正的世家血統,前首相岸信介——安倍晉三外公;前首相佐藤榮作——安倍晉三叔公;前外相安倍晉太郎——安倍晉三之父。安倍晉三本人2006年以52歲之齡首次擔任日本首相,成為日本首位戰後最年輕的自民黨總裁和日本首相,被視為改革的象徵。任職一年後因潰瘍性結腸炎於2007年突然請辭。2012年再度出任首相,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兩度出任首相的政治人物。
日期:2022-07-08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週五(7/8)在奈良大和西大寺站附近演講時,約在上午11時30分(台灣時間10時30分)遇襲中彈倒地,由直升機送到醫院,送醫途中仍有意識和反應,但後來傳出心肺功能停止,沒有生命跡象,經過搶救後仍傷重不治,享壽67歲。安倍晉三不僅是第二次大戰以來,擔任日本首相最久的紀錄保持人,也是日本史上少見能回鍋的首相,兩次都以健康因素為由請辭的他,卻留下兩個面貌截然不同的日本。
日期:2022-07-08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8)日公布國內新增30,47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0,314例本土個案及16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31例死亡。
日期:2022-07-08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7)日公布國內新增31,46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1,364例本土個案及9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05例死亡。指揮中心也宣布即起調整入境總人數為每週4萬人次,另外,自7/14起,國人、持有效居留證及來臺轉機者,搭機前得免持2日內PCR報告。
日期:2022-07-07
約翰.馬歇爾,擔任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長達三十四年。任職期間,他確立了司法審查的理念,捍衞美國三權分立的體制,被公認是美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大法官。
日期:2022-07-06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5)日公布國內新增36,01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5,914例本土個案及10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03例死亡。
日期:2022-07-05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4)日公布國內新增23045例本土個案及7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9例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變種病毒BA.4及BA.5,今日邊境攔截到112例,也讓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考量到國內進入暑假、人流變多,變種病毒新增個案又飆升,因此邊境入境人數管制暫不放寬。此外莊人祥指出,BA.4及BA.5傳播力比原來的BA.2強約10幾%,但從各國實際經驗來看,重症機率未提升,呼籲民眾盡速施打疫苗。
日期: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