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乏的感覺人皆有之,特別是以現代社會來說是一種很普遍也很常見的情緒,但驚悚的是,若是缺乏對匱乏的理解與認識,我們很有可能終其一生都活在匱乏之中。當賺了100萬時想要200萬、有了200 萬時想要500萬⋯⋯不斷地在追逐,永無止境。當匱乏的感受越強烈卻沒有被滿足時,我們就越容易掉入可怕的金錢決策陷阱中。
日期:2024-07-23
「租屋電費新制」在7/15上路,明定房東限漲租屋電價,必須按實際電費收費,沒想到卻有房東將被限制調漲的電價,轉嫁到租金上,有租客指控房租已經被調漲。對此,內政部週二(7/23)表示已掌握個案,會請各縣市政府查明,若確有違反之事實,最重可處50萬元罰鍰,並按次處罰。
日期:2024-07-23
當發票金額誤植,不小心多出好幾倍數字,又一時找不回當事客人,這時該怎麼辦?一名服飾店店員在忙碌之下不慎將「968元」的發票開成「968萬元」,讓他嚇到直喊「晚上都睡不著!」對此,國稅局給出解方。
日期:2024-07-23
美國總統拜登震撼宣布退選,並力挺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接棒,CNN計算日前6家民調結果顯示,賀錦麗的支持度為47%,川普則為48%,雙方並無顯著差異。學者則認為政治人物、金主、民調數字都是壓垮拜登的稻草們。之前曾預言「要換登就要快」的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受訪表示,川普雖然在槍擊案後基本盤不錯,但民調並沒有顯著上升,表示沒有擴大支持基礎。而民主黨這兩天就會設計出機制儘速確定誰要接替拜登,賀錦麗是否能取得多數民主黨黨代表的選票、副總統要提誰,都是後續觀察重點。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認為,美國總統選舉是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制,所以贏得民調不一定最後會勝選,重點要看6個搖擺州狀況。目前都是共和黨川普小幅領先,選情很膠著。在民主黨「換登」後,推舉賀錦麗機率還是最大,確定接任者後,短期內會對民主黨氣勢有拉抬效果。
日期:2024-07-22
近期國際局勢有兩大重點現象、趨勢,首先是中國經濟「內捲」,以及美國前總統川普重新崛起。談到中國「內捲」,資深政經評論家吳嘉隆指出,中國所謂的「內捲」簡言之就是「過度競爭」,此前首先體現在產能過剩,其背景因素包括國家補貼、信用扭曲及一窩蜂現象。吳嘉隆說,進行中的中國三部曲為內捲/過度競爭、躺平,最後是連公務體系都「擺爛」。他解釋,這背後為台裔美籍經濟學家辜朝明提出的「資產負債表衰退」,概念就是家庭不敢消費、企業不敢投資,最後中央與地方政府因財政壓力拚命搶錢、開單、收費,等於變相加稅。吳嘉隆結論,從前述中國「內捲」,到近期川普重新崛起等現象,揭示全球從左右不得罪的地緣政治世界,走向必須明確選邊站的價值觀世界;他更引述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Michael Pompeo)說法:「依賴專制者,不配稱作民主」。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也直言,台灣生存與發展最大敵人就只有中國,卻還有人「兩岸一家親」,他質問「你的敵國到底是誰?」謝金河認為,如今台灣有許多人大搖大擺地心向敵國、在台灣搞破壞,甚至幫中國威脅自己人,若對這些人沒有任何規範,他從心裡懷疑「這樣的國家會富強?」
日期:2024-07-22
透過對身體和心靈相互關係的全新理解,行為投資人必須了解生理狀態實際上是怎麼影響投資決策。由於大家一直不太理解這個概念,甚至是普遍地忽視,那麼最先注意到這點的人就可以藉此獲得優勢。
日期:2024-07-22
編按:作者克里寇夫教授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者、理財專家,他運用經濟學原理、高階演算法以及財富觀念打造了一個靈活、實用的財務決策框架「生活水準機器」,適用全年齡層和不同收入水準的使用者,幫助大家開始財務規劃的第一步,先清楚財務底層邏輯,才能降低生活風險,進一步提高消費能力與生活,克里寇夫教授稱它為「金錢魔法」。
日期:2024-07-22
「我打倒怪物了,總算可以鬆一口氣……」2018年3月,滋賀縣守山市野洲川的河畔邊,找到一具沒有四肢和頭部的屍體。屍體嚴重腐敗,分不清是人類還是動物。經過警方搜查,發現那是當地一位58歲的婦女。婦女和丈夫分居20多年,有個31歲的女兒,母女倆一起生活。過去就讀升學名校的女兒,受到母親高壓脅迫,重考九年醫學系仍落榜,在看不到盡頭的重考生涯,身心受創,最後崩潰弒母。對女兒來說,母親是不可能掙脫的束縛,是囚禁她整個人生的牢籠。後來警方以棄屍罪嫌逮捕女兒,並展開一連串審訊,最終突破女兒心防,坦承弒母。在審訊過程中,母女之間的種種遭遇與回憶一一展露人前……「她拿水泥磚砸爛我的手機,我覺得她砸爛的不是手機,而是我的心。我沒辦法再忍下去了……」「我和母親的心結,是多年來的積怨造成的。母親對我有強烈的不信任感和恨意,這些負面情緒沒人化解得開,即便到現在也是一樣……」「這一切非要等我們其中一方死亡,才會真正結束。」最終女兒被判15年有期徒刑,法官判決時說,贖罪後,請走出自己的人生……這在我們來說如此理所當然的事,對她而言,卻要花四十年的力氣才能走到。曾擔任司法記者的筆者,到獄中採訪女兒,透過30封書信交流,共同撰寫這部驚心動魄,最後卻讓人得到安慰與療癒的紀實作品。
日期:202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