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更生少年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更生少年共有20項結果
政治社會

新北市》 助弱勢又幫餐飲業抗衝擊 零預算政策用食物織安全網

二○二一年八月,新北市推出「待用餐計畫」讓弱勢民眾得到溫飽,也幫助餐飲業撐過疫情經營困難時期。在幾乎零公務預算挹注下,社會局串聯民間善款、餐飲業者與區公所,將溫暖與希望送進社區角落。

日期:2024-12-31

健康

靈糧堂助拳 王建煊「天使居」集合長照、日照、團體家屋 示範如何接住無依老人

幾年前還不太熱鬧的林口,如今已經大廈林立,商圈也逐漸成熟。文林公園的對面,悄然出現一棟潔白的建築,外型宛如天使展翅。這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創辦的實驗型長照機構「鑫淼天使居」,今年開始營運,將陸續收住44位失智或失能的無依長者。

日期:2024-10-26

政治社會

傳善獎3年支持近億元,助社福機構「放手去創新」!8家獲獎無私分享如何發揮善的力量

社福界盛事「傳善獎」週三(4/24)舉辦第六屆經驗分享會,邀請8家獲獎社福機構分享甘苦談。主辦單位陳永泰公益信託總幹事王景賢表示,「過去大家不敢講的,我們鼓勵在傳善獎裡面大聲講,哪裡搞砸了,希望大家分享成功和失敗的經驗!」

日期:2024-04-25

政治社會

打破成績至上的單一價值觀 培養孩子多元的學習力

108課綱為臺灣教改帶來雙面變革,走進教育現場,不少教師憂心忡忡「新課綱把前段學生拉得更前、中後段學生真的跟不上」,讓越來越多學生因為找不到學習成就感,提早放棄自己。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教育應提供孩子帶得走的能力,主動關心生活周遭、對世界充滿好奇,懂得善用所學解決問題,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esign For Change ,DFC臺灣)助師生找回學習熱情,從感受、想像、實踐到分享,培養孩子最重要的多元學習力。

日期:2024-02-07

政治社會

少年犯罪預防勝於治療 用支持與陪伴為高風險兒少撐起保護傘

孩子沒有選擇出生家庭的權力,但平安健康長大是他們應有的權益,有些孩童自幼生長在高風險家庭與環境,稍不留意就偏離正常學習與發展軌道。如何為其撐起保護傘?從關懷少年觀護所兒少起家的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發現這些離開觀護所的孩子,往往又禁不住誘惑或為了生存,再度墮入無止盡的罪罰循環。不讓今日的少年犯,成為明日的成人犯,協會31年來除了持續給予實質與精神上的關懷,也將輔導服務向上溯源,從保護安置、家庭支持到兒少青年職業培力等多元面向伸出即時援手,幫助迷途的未來國家主人翁,重新步上正軌。

日期:2024-02-07

政治社會

國小自然老師僅15%專任 不做實驗照書念的科學教育如何亡羊補牢?

自然課可能是眾多課堂中,最有機會讓孩子動手做,引起學習興趣的科目,然而放眼全台,僅2所教育大學有在培養自然專科教師,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小自然老師有85%非科班出身,讓人不禁擔憂,當自然課變成只能照書本念,能不做實驗就不做實驗,如何幫孩子的科學基礎打底?LIS情境科學教材透過影片重組科學教案與內容,讓各種冰冷科學知識「立體化」,牛頓、阿基米德、伽利略等科學家穿越現身說法,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也成為老師在教學現場的多元輔具。

日期:2024-01-26

政治社會

憂鬱症恐超越癌症 青少年、高齡患者激增!肯愛成為最大療「鬱」力

「眼前像有道始終走不出去的迷宮」「胸口像情緒巨石壓住,連一絲喘息空間都沒有」「身心靈都被困在漆黑中,無法動彈」憂鬱症患者口中的形容詞彙,讓外界一窺疾病對病友所造成的巨大衝擊,或許是因害怕旁人的異樣眼光會造成二次傷害,或被貼上撕不去的標籤,僅有不到2成患者願意公開談論。肯愛社會服務協會(後簡稱肯愛協會)是國內第一個由憂鬱症病友所組成的非營利團體,20年來從搶救憂鬱症到精神疾病關懷幫助,透過希望與力量,陪伴每一位病友與家庭穿越創傷與憂鬱,讓愛成為最有效的療「鬱」力。

日期:2024-01-25

政治社會

調保官、少輔會失靈 校園輔導觸法少年困難重重 新北少年割頸案 掀校園安全網三大破洞

新北國中生手中的彈簧刀,奪走一條十五歲的生命,更捅出少年事件保護處分與輔導機制的漏洞。從司法、行政單位到校園第一線,輔導機制頻頻失靈,政府該如何修補這張破碎的安全網?

日期:2024-01-24

政治社會

避免一步錯步步錯 別讓失落的台灣青少年淪為跨國詐騙打手

人蛇集團以高薪、優渥福利,誘騙台灣青少年赴東南亞淘金,懷抱淘金夢的無知少年,最終淪為跨國詐騙集團的打手,稍有不從,輕則凌虐、重則遭強摘器官慘死異鄉。據刑事局統計,至少有4000名台灣人受困,報案失蹤逾120件。如何避免青少年走向一步錯步步錯的悲慘未來?從源頭預防絕對比事後補救更有效。對於長期關注兒少發展的教育類社福機構來說,沒有所謂問題學生,只有被問題環繞的學生,從校園學習、無法適應體制內教育到曾經犯錯的更生青年,唯有不放棄的教育與愛,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與自尊,找到翻轉未來的各種可能。

日期:2024-01-18

政治社會

我有病?我沒病?撕不掉的污名化標籤比疾病更可怕

世界衛生組織揭露, 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及愛滋病是影響全球數十億人口最嚴重的三大疾病,生理疾病能靠藥物緩解,而心中烙印的傷又該如何療癒?#MeToo 掀起社會大眾的思辨風潮,藉由被害人勇敢說出過往傷痛,讓同樣也因擔憂外界異樣眼光,或被貼上污名化標籤的憂鬱症與愛滋病友,可以有病識感、不再躲藏逃避。儘管不同疾病間存在各自的挑戰與難題,但唯有正視與面對的勇氣,才能促使大眾放下偏見與有色眼光,共同建構更溫暖包容的社會。

日期: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