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Netflix推出、韓國女星宋慧喬領銜主演的韓劇《黑暗榮耀》從2022年年末開播就引起話題,在2023年初更成為劇迷心中不可錯過的必看好劇。今年過年假期長達10天創下史上最長紀錄,OTT業者紛紛推出強檔台劇、韓劇與歐美影集來搶攻觀眾眼球。
日期:2023-01-25
本書作者遊牧民,是魯蛇翻身的最佳例證!過去曾經負債累累,30幾歲才踏入職場的他,在找對炒股方式後,靠短線暴賺600倍,原以為可以用這招吃一輩子,沒想到卻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投資挫折期!當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原有的方法就不再行得通。在3年內成為散戶界傳說後,下一個3年,他進一步克服短線的局限,不只滿足於財務自由,更要放眼全世界的市場脈動,不再天天盯盤。「如果你沒辦法在睡覺時也賺錢,你就會工作到死掉的那一天。」自從失明危機以後,遊牧民開始增加睡眠時間,但卻發現自己資產增加的速度明顯下滑,這讓他苦惱不已!這時,他想起股神巴菲特的這句名言。為了克服短線操盤的缺點,並且擺脫每天拚命找做單時機,做到身心俱疲的命運,他開始調整投資組合的配置方式,將眼光擴展到中長線投資的領域。「我用480萬韓元(約新台幣11萬),開啟了一扇再平凡不過的散戶投資之門,卻在3年內實現了夢想中的30億韓元(約新台幣700萬),而後3年後又多賺進了300億韓元(約新台幣7,000萬),現在的我也不知道再3年之後會站在哪個地方。」
日期:2023-01-11
過年領年終,除了為自己買喜歡的東西以外,想要捐款幫助弱勢族群可以去哪捐款呢?《今周刊》整理有募款需求、長期默默行善的團體,提供想盡份心力的你做參考。
日期:2023-01-09
阿里巴巴旗下科技金融企業螞蟻集團在2020年11月上市失敗後,掀起中國一連串監管風波。螞蟻集團週六 (1/7)最新公告,經過一系列股權調整,創辦人馬雲不再控制該集團,此舉被市場解讀,螞蟻集團最快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重啟上市之路。重慶銀保監局日前也批准螞蟻集團旗下的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公司(螞蟻消金)將資本金從人民幣80億(約360億新台幣)提高至人民幣185億(約830億新台幣)。螞蟻集團在官網發布《螞蟻集團關於持續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公告顯示,馬雲放棄對螞蟻集團的實際控制權,路透社報導,馬雲之前擁有螞蟻集團過半的股份,但經過此次調整,他手中的持股銳減至6.2%,等同放棄螞蟻集團控制權。
日期:2023-01-07
疫苗防護力消退,加上冬季感染高峰,中研院學者何美鄉看中國防疫政策大轉向,認為從封控到解封都缺乏科學考量,而無法掌握中國的病毒變異情形,是國際憂慮所在。
日期:2023-01-04
日本酒內需市場年年萎縮,外銷成績卻創下十年新高,產能與家數在日本只占不到四%的愛媛縣,要如何攜手產官學打群架?
日期:2022-12-28
中國國家衛健委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對入境人員採取隔離檢疫管理措施,同時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而公民出境旅遊也將「有序恢復」;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旅日達人林氏璧在臉書表示:「關鍵字大家都看到了,只能自己看著辦」。中國在宣布鬆綁防疫管制後,其旅遊平台「同程旅行」公布數據指出,出國簽證搜索量瞬間暴增10倍,而國際機票的搜索量也激增8.5倍;其中,中國民眾最關注的海外旅遊目的地依序為日本、南韓、泰國。面對中國疫情延燒卻又鬆綁疫情管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12/27)日宣布,將強化對中國入境人士的邊境管制措施,自12/30起,所有從中國入境的旅客以及7天內曾經到過中國境內的旅客,在入境日本時,必須強制接受檢測;只要檢測結果為陽性,就必須接受7天隔離,避免日本受到中國疫情波及。
日期:2022-12-27
今周刊編按:近日一份中國國家衛健委會議紀要在網路上流傳,內容指出全中國光是12/20,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逼近 3700 萬人,而20天內累計感染近逼2.5億人,占總人口的17.56%。路透社報導,北京殯儀館傳出火化預約時間已排到明年1月,中國公告每日的確診數字也被國際社會質疑「蓋牌疫情」,因為各地預測的確診人數都高於官方公布的數據。究竟每天有多少人染疫,仍然是個謎團。如今中國國家衛健委卻宣布,自明年1月8日起,不再對入境人員採取包括隔離等檢疫管理措施、將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降級為「乙類乙管」,更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紐約時報作者EVA RAMMELOO寫道,為了實現「新冠清零」目標忍受了這麼多焦慮,讓生活受到這麼多擾亂之後,中國人還得面對病毒,只不過是舊的恐懼被新的恐懼取代了而已。「除了口罩和消毒劑,他們現在還得去搶購止痛藥和感冒藥,為不斷增長的新冠病毒感染浪潮做準備」,也許不少人會死於病毒。無論出現哪種情況,感嘆過去3年的努力和犧牲都是為了什麼呢?
日期:2022-12-27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