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晶圓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晶圓共有3757項結果
科技

張忠謀揭當年台積電CEO交棒秘辛!為何捨曾繁城、選蔡力行?「半導體產業無情,不能只看人情資歷」

編按:2005年、時年74歲的張忠謀開始思考台積電的交棒問題,決定先釋出CEO職,但仍保留董事長職,當時有2個接任人選——曾繁城和蔡力行。曾繁城可以說是張忠謀最佳戰友,張忠謀曾說,台積電發展初期,如果沒有曾繁城帶領團隊鞏固內部,他就無法在外放心發展市場,是台積電擁有今日成就的主要功臣。甚至連劉德音和蔡力行,都是曾繁城從美國找回來台積電工作。論人情、論資歷,都是曾繁城更有資格,但為何張忠謀最後決定選蔡力行接任CEO?

日期:2024-11-29

科技

台積電曾評估「管理層收購」!宋學仁提4個誘人條件,張忠謀:1句話深印腦海30年「一旦答應,台積電就失控了」

編按:最新釋出的《張忠謀自傳》,內容提及2007年,高盛集團提議台積電進行「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層與金融機構合作,以貸款和資金收購公司所有流通股,藉此提高管理層持股比例。儘管這項計畫看似能為管理層帶來豐厚利益,張忠謀在經過審慎考慮後,卻毅然拒絕這一提案。

日期:2024-11-28

科技

93歲張忠謀寫自傳老淚縱橫:彷彿重新活過一遍...曝三星李健熙曾約吃早餐,給「記憶體的誘惑」忠告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自2018年退休後筆耕不輟,歷時6年,自傳下冊終於問世,而距離1998年的自傳上冊,已相隔26年。近來,張忠謀接受《遠見雜誌》獨家專訪,暢談《張忠謀自傳》寫作歷程、業界秘辛與台積電創辦歷程。該傳將近30萬字的上、下冊全集,於11月29日由天下文化正式出版。親撰自傳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018年退休後即動筆,卻因疫情與健康因素而寫寫停停,花了6年,才在93歲高齡,成就近20萬字、涵蓋54年歲月的下冊巨作。

日期:2024-11-28

科技

人生All IN台積電!張忠謀5年3次辭職挨批「欠缺人和」:57歲的我無路可走「只剩下台積電這條路」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親撰的《張忠謀自傳》下冊,自2018年退休後筆耕不輟,歷時6年,以近20萬字,自剖54年來的職涯起伏及創業艱辛。

日期:2024-11-28

政治社會

日治成就台灣棒球百年傳奇!「國民黨卻毀掉歷史、斬斷台灣人的根…」謝金河揭為何這次沒中國阻力

台灣棒球的百年傳奇,這是台灣的根!這次台灣棒球隊贏得12強大賽世界冠軍,舉國歡騰,棒球成了台灣最大公約數。冠軍大賽當晚,總統賴清德和秘書長一起看棒球,一起跟著大家歡呼,這是台灣最美麗的一刻。

日期:2024-11-28

科技

客戶傍晚5點要樣品,我們隔天8點半就送到...新應材跨足半導體有成,今年賺近1個股本!最大功臣是「他」

從面板業起家的材料廠新應材,公司一度面臨裁員、出售危機,後來在非特化產業出身的新董事長詹文雄領導下、突破重重困難,擊敗外商、打進半導體供應鏈。

日期:2024-11-27

台股

台積電(2330)、鴻海(2317)、緯創(3231)…回檔就能上車?富邦投顧董座點名34檔王牌股一次看

2025富邦財經趨勢論壇在週二(11/26)舉行,在論壇中,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直言:「明年唯一關鍵字是『川普』」,他在第二任任期推出的改革,將影響全球金融市場走勢。在台股的部分,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看好有機會上看26000點,其中特別看好台積電(2330)、鴻海(2317)、緯創(3231)在內的34檔王牌股。

日期:2024-11-26

科技

張忠謀親揭培養接班人內幕!劉德音當年拒接70人小部門「我管1萬多人耶」,魏哲家卻一口答應...職場錯誤迷思

編按:2009年10月,張忠謀重整事業組織,將公司裡最被看好的兩個經理人──劉德音和魏哲家,分別安排於營運組織及新的業務發展組織。張忠謀表示「2009年6月重兼CEO後的幾年,是我成就頗為豐富的年代」。

日期:2024-11-25

國際總經

韓國人爭相買台積電股票?做事比日本人還細心?一趟南韓之行看到的4大震撼!

上周去了一趟南韓首爾,做了一場演講,也接受幾個專訪,為韓文版新書做宣傳。此行讓我見識到韓國人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也感受到未來台日韓三個重要半導體大國的競合關係,藉此專欄與大家分享。

日期:2024-11-25

債券基金

全球經濟展望論壇》台股今年漲快3成,大家有賺到錢嗎?陳奕光點明年上半年4投資熱點:下半年換它發光

「台股今年漲28%,大家有賺到錢嗎?」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在《今周刊》全球經濟展望論壇專講時表示,扣除台積電,台股報酬率只有10%,投資人可以觀察資金的流向,「錢不會騙人」。他預估明年川普當選後,上半年四大方向是人工智慧(AI)、自駕車、星鏈和比特幣,下半年邊緣AI會大放異彩。陳奕光也特別提到「含金量」,台灣前50大企業的獲利達34%,輾壓中國、南韓和香港,資金就會往含金量較高的產業走。

日期: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