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當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指控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時「把美國晶片賣給中國」,變相促使中國軍事現代化,川普則反嗆「這些晶片來自台灣」。關注半導體產業的科技專家許美華指出,「但這句話還真的很難反駁」,台灣確實一直在賣尖端晶片給中國,或嚴格來說,台灣一直在幫中國製造尖端晶片。這些尖端晶片的使用包括軍事用途,台灣政府應該做出強而有力的禁止政策。筆名「翁達瑞」的旅美學者陳時奮則是認為,川普「講的是外行話」,賀錦麗的說法貼近事實,雖然出口到中國的高階晶片在台灣製造,但台灣只是晶片代工廠,無權決定最終成品的銷售,「中國能否買到國防用途的高階晶片,決定權在美國政府」。曾於2018、2022提案修訂相關敏感科技保護修法的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表示,他已經在週四(9/12)行文給行政院和相關單位,要求今年應儘速依法公布第二波台灣國家關鍵核心技術,回應美國盟友關切,並不是像他們所想像的那樣。不過多位財經專家和立委受訪時都坦言,每次要立法或是要進行管制時,台灣業界的壓力很大,台灣要跟進美國之前對中國半導體的各種嚴格禁令有實務上難度。
日期:2024-09-13
AI持續帶動半導體熱潮,該領域員工薪資水漲船高。根據人力銀行統計,半導體業平均月薪達5萬8,832元,近5年累積薪資增幅達15.1%,是前5大高薪產業中漲幅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上游IC設計的類比IC設計工程師,平均月薪已突破10萬元,為半導體業最高薪的職位,倘若非理工科系,也可以選擇擔任國內業務人員,擠入高薪排行榜當中。
日期:2024-09-11
(今周刊1447)市場普遍預期iPhone 16將掀起換機潮,進而帶動台廠iPhone供應鏈的業績表現,想搭「蘋果光」投資列車,該買什麼股票?何時買?又該如何避開投資風險?且看市場專家們怎麼說。
日期:2024-09-11
在全球記憶體市場上擁有霸主地位的三星,同樣具備先進邏輯製程,理應不需依賴外部代工,但三星記憶體業務總裁李正培(Jung Bae Lee)在SEMICON Taiwan上卻意外提到,在HBM(高頻寬記憶體)的Base Die(基礎裸晶)上,將不限使用自家晶圓代工廠,成為半導體業界熱議焦點。
日期:2024-09-10
台積電的德國德勒斯登晶圓廠上個月舉行動土典禮,預定2027年底投產,這不僅是護國神山的又一個里程碑,也是台灣半導體供應鏈開始考量布局歐洲的契機。崇越集團執行董事李正榮周四(5日)在SEMICON Taiwan 2024(國際半導體展)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為了配合大客戶在歐洲設廠,崇越預計2025下半年在德國德勒斯登成立公司,並計劃在大約60公里外、車程僅一小時的捷克邊境城市Usti設立服務據點,就近服務大客戶。崇越科技(5434)董事長潘重良則說明,崇越正在與多家國內半導體供應鏈廠商洽談,希望一起去捷克設點,崇越希望以提供平台的方式,號召國內相關廠商在捷克設點,惟投資細節及合作廠商都還在洽談中。未來若這項計畫成功,相當於「歐洲竹科」的台灣產業園區,將可望在捷克北部接近德國邊界的小城Usti誕生,惟目前要看台灣與捷克兩國政府對於可能用地的洽商進度,以及崇越與國內半導體供應鏈廠商討論的結果而定。
日期:2024-09-05
英特爾晶圓製造到底要分拆、還是不拆?各種消息滿天飛,以英特爾在PC、一般伺服器處理器,都還是一方之霸來說,產品設計有競爭力,只要晶圓製造虧損止血,不是沒有救,但時間快要不夠了。
日期:2024-09-04
有報導稱,陷入困境的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正在討論各種方案,包括產品設計和製造業務的拆分,以渡過該公司 56 年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該公司週五股價飆升逾 9%。本月初,英特爾發布了慘淡的 Q2 獲利數據,營收狀況倒退了 2010 年代中期,曾無限風光的 CPU 大廠英特爾市值一度跌到只剩 858.95 億美元,跌出以市值計全球前十大晶片廠排名榜,英特爾採取嚴厲的行動國際貿易中心 7.36% 本月稍早宣布暫停派息並開始大規模裁員。
日期:2024-08-31
在9月4日SEMICON Taiwan2024國際半導體展開展前夕,兩則台灣面板業出售南科廠房的消息,震撼半導體業。8月中,群創光電位於南科的5.5代廠房,以新台幣171.4億元賣給台積電,8月底,友達也將台南三座廠區及子公司友達晶材位於台中后里的部分建物和設施,以81億元出售給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子公司台灣美光。這兩則重大訊息,顯然背後有大事即將發生。兩件股權交易,牽涉到的是晶圓代工與記憶體產業的全新布局,也挑動了地緣治下全球半導體產業最敏感的神經。
日期:2024-08-29
人工智慧(AI)晶片霸主輝達(Nvidia)將在今(28)日美股盤後公布最第二季度(5至7月)財報,市場預期該季營收可望成長逾倍,預估年增112%,來到286.8億美元。
日期:2024-08-28
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模組、LED、面板、養豬與電動車產業,廝殺慘烈,導致利潤急劇下降、嚴重虧損;把中國視為主要獲利市場的台灣企業,包括石化、鋼鐵、水泥、紡織業也受過度競爭的衝擊,出現盈轉虧。
日期: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