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力晶集團控股約兩成的合肥晶合集成,2017年底才量產,七年後已經躍升為中國營收第三大的晶圓代工業者,僅次於華虹集團及中芯國際(SMIC)。身上帶有濃厚力晶基因的晶合集成,不僅過去一年來單季營收一度超越同樣脫胎自力晶的力積電(6770),而且連續兩年獲利高於力積電,這不免讓外界質疑,力晶集團是否「把孩子養大了,反而跟我競爭」。對此身為力晶第二號員工(董事長黃崇仁是第一號)的晶合集成董事長蔡國智強調,力積電是在台灣,晶合集成在中國,「我的競爭者是三星」,而且沒有「我養一個孩子,他長大了,怎麼跟我競爭」這回事。他也說明,晶合集成之所以能在成立九年、投產七年後,擠進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之林,更是中國第三大,除了公司抓到2020下半年市場出現晶片荒的商機,移植自力晶集團的制度與團隊默契,以及董事會的快速決策及支持,都是重要原因。
日期:2025-03-25
台積電全球市占率再創新高達67.1%、對去年第四季全球營收增長貢獻95.6%。
日期:2025-03-11
當川普發布5千億美元大計畫發展AI,中國的DeepSeek卻只用了560萬美元就可達到OpenAI的功能;DeepSeek衝擊以美國為主的AI產業鏈,卻大大鼓舞了中國AI產業鏈士氣。
日期:2025-02-19
沒有台積電技術領先伴隨的優勢,在中國晶圓代工產能不斷擴充、客戶又迫切要求建立「非中國與台灣」生產基地下,台灣一眾成熟製程晶圓廠如何保有競爭力?
日期:2025-02-19
台積電的光芒愈來愈耀眼,幾乎快要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代名詞,但其實國內晶圓代工業仍有很大一塊是在成熟製程,近幾年飽受中國同業的價格戰威脅。但在部分專家眼中,從聯電(2303)、世界先進(5347)到力積電(6770),台灣主攻成製程的晶圓代工業者仍有發展機會,原因除了美中科技角力的地緣政治,也有個別台廠本身的利基所在。不僅如此,對重視智慧財產的台灣或外國IC設計公司來說,誠信更是台廠之所以與陸廠大不相同的重要因素。
日期:2025-02-12
台股周一(1/20)最熱的股票,就是黃崇仁的力積電(6770)!市場傳出台積電(2330)AI製程後段關鍵的中介層技術(interposer),找來力積電合作,力積電等於是台積電的認證,打入輝達、超微供應鏈!力積電股價一早就跳空漲停,5.3萬張高掛漲停等著買。觀察力積電股價自1/13的最低點13.5元,一路拉升到今天16.5元漲停價,短短5天漲幅已超過22%,力積電獲得台積電加持的大利多能反映多久?
日期:2025-01-20
台積電的先進製程技術遙遙領先,如今已眾所周知,不過,成熟製程陣營的晶圓代工廠,從聯電、格芯、中芯 、世界先進到力積電等公司,都已面臨激烈競爭的局面,未來二線晶圓代工廠的命運,很值得探討。
日期:2024-12-23
在2015年發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中,中國政府推動半導體自給率在2025年要達到70%。但是面對國內技術局限及西方國家限制,中國在2023年的半導體自給率僅僅達到23%,顯然與中國的政策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若只統計以中國為總部的半導體公司,中國的半導體自給率更低。而且,中國增加的半導體生產集中在成熟製程晶片。
日期:2024-12-13
今年第三季全球晶圓代工營收增加29億美元,台積電貢獻93.2%、全球市佔率再創新高至64.9%。
日期:2024-12-06
根據《財訊》報導,力晶持股2成的晶合集成,過去3年營收增加近7倍,規模直逼中國第3大本土晶圓廠華潤微;隨著晶合集成掛牌上市,力晶的兩岸布局是否又到了新的轉折點?
日期: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