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時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時代共有10000項結果
金融

房貸貸不到?玉山金董座打包票:滿足一條件「玉山銀沒限貸令」…股災年輕人如何應對?他給中肯建議

玉山金(2884)週四(8/8)舉行法人說明會前記者會,除了公布上半年財業務表現亮眼,金控獲利、財富管理手收及信用卡簽帳金額,皆創歷年同期新高,在會中,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也對近期市場傳出「房貸限貸令」與年輕人如何面對股災做出說明與建議。

日期:2024-08-08

國際總經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偕Deloitte國際專家共創淨零新局

勤業眾信:GreenSpace蒐研氣候新興科技 四平台打造永續生態系①全球氣候科技智庫(GreenSpace Tech)②Alysia溫室氣體盤查③GPA淨零精算④DISCO數位永續管理

日期:2024-08-08

政治社會

空中英語創辦人彭蒙惠98歲離世…躲國共內戰來台一待74年,天天工作不退休:身後把所有一切全捐

空中英語雜誌創辦人彭蒙惠(Doris Brougham)在8/5生日過後的隔天傍晚去世,享耆壽98歲。她出生於美國,1962年創辦「空中英語教室」,是許多台灣人學習英文的共同記憶,早年民眾得守在收音機旁聽彭蒙惠上課,教導台灣3代人學習英語,彭蒙惠已跟英語學習密不可分。2023年,前總統蔡英文參訪空中英語教室,將台灣護照交給彭蒙惠,歡迎她正式成為台灣人,並感謝她對台灣的貢獻。為台灣奉獻73年的彭蒙惠,在遺囑中特別交代「把所有一切全捐出」。前總統蔡英文也在臉書悼念,她表示,彭蒙惠老師在台灣,一待就是超過70年。她不只看見台灣人的需要,也在這裡落地生根,奉獻她的一生,幫助台灣人學習英語,為台灣帶來福音。蔡英文表示,今年4月,是最後一次與彭蒙惠老師見面。每一次見面,她都會說:「我常常都為你祈禱」。謝謝彭蒙惠老師,總是在她遇到困難與挑戰時,為她帶來許多溫暖以及鼓勵。彭蒙惠老師曾經說過:「心在哪裡,家就在哪裡,而我的心在這,台灣就是我的家」。「彭蒙惠老師,台灣永遠都會是你的家。雖然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心愛的台灣,但是我相信,那美好的仗你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你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你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都為你存留。」其實,彭蒙惠的兩個弟弟已先她而去,然而她並不擔心那一天什麼時候到來。「就像你想出國,要先辦護照,不能直接跑到機場說『我要出國』」彭蒙惠比喻。她說的準備「護照」就是指信仰。「萬一遇到車禍、地震這些意外,最後一秒才說『我想上天堂』,恐怕來不及。如果準備好,任何時間去都沒有問題。」

日期:2024-08-07

生活消費

夏日台東 海岸縱谷 漫遊

綠意盎然的花東縱谷,正是迎來慶典的季節,繽紛熱氣球帶著祝福緩緩升空,新一年的藝術季正揭開序幕,夏日的風從太平洋海上吹來,台東藍太療癒,讓人放慢速度,這趟旅行就在山與海之間展開,低碳環保的台東慢旅、慢食,不只守護環境,也淨化身心。

日期:2024-08-07

政治社會

好辛酸…平均工時逾10hr,近7成爸爸卻沒零用錢…父親節想送禮物?「一表看」過半都想要這個

父親節就要到了,yes123求職網發布「職場爸爸疲憊指數與父親節願望調查」,調查發現台灣超過6成家庭,家庭支柱依舊以爸爸為主。另有超過8成的職場爸爸,認為工作繁重、家庭事業難兩全,平均親子相處時間,不到一個小時。

日期:2024-08-07

科技

兩個富爸爸撐腰、台積電CMP汙泥助攻…… 再生混凝土變廢為金 揭「重置」背後盤算

減碳浪潮下,已有台泥、亞泥等水泥大廠積極耕耘低碳混凝土市場。身為混凝土新兵的「重置資源科技」,將靠著原物料取得等優勢,企圖在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日期:2024-08-07

科技

建構校園新創生態系的關鍵

如何促進大學校園的創業活動?除了辦課程、工作坊、創業競賽,關鍵還是在「人才」。

日期:2024-08-07

科技

電動車電池回收商機下的隱憂》鎳鈷錳等稀缺金屬再利用價值大,為何政策及法規反成為絆腳石?

政府預估到2031年,台灣廢鋰電池數量將突破1萬公噸,為去年的11倍。然而,廢鋰電池不只是廢棄物,當中的貴金屬有高度再利用價值,將開啟回收再利用新商機。

日期:2024-08-07

漾台中:富市台中X新好生活

自學自成 雕琢無限可能 台中藝師黃穆浩的「玩皮」美學

推開大門,走進位於西屯區西安街巷弄裡的創革家工作室,成堆皮革混合些許油漬,在空間裡揉雜成一股濃郁而舒適的氣息,只見四周皮件、銀飾乃至於各種工具和半成品,隨興散置於空間內,呈現出亂中有序的生活感。20多年前,黃穆浩從一張小桌子起家,日復一日雕琢工藝,最後在台中打造屬於他的皮革天地。

日期:2024-08-07

漾台中:富市台中X新好生活

土生土長的柴燒魔法師 陶藝師陳金旺讓大肚山紅土發光

從拳擊手、新聞記者到陶藝家,陳金旺總是「做一行像一行」,他勇於追尋、勤於實踐,歷經無數次的失敗後,為大肚山紅土賦予新的意義。跌跌撞撞的經驗使他明白,即使面對轉職的不安,只要保持學習熱忱,沒有跨不過的坎,就像被踩在腳下的山土,也能淬鍊出千姿百態。

日期: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