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我太太最後會決定怎麼做,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龐培歐夫婦將很快決定是否投入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決定)」。如果一切順利,兩年後的11月,龐培歐可能出線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如果敗北,或甚至未能在共和黨內的提名大戰中勝出,他坦承有可能就此回到堪薩斯州老家,在當地長老教會「為10年級及11年級學生教主日學」。
日期:2022-09-29
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外匯管制」字眼引起市場討論,週四(9/29)他再度於立法院財委會接受質詢時強調,央行有足夠能力因應資金撤出,不論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及歐債危機,央行都採取富彈性、有效的貨幣政策跟外匯「管理」措施,台灣都度過危機,因此,「不會採取外匯管制」。楊金龍表示,台灣外幣流動性足夠、國人外幣存款約2700億美元,還有8000億美元的國外淨資產,對於外資1000億美元的流出,足以因應、沒有多大問題。此外,通膨居高不下,央行僅升息半碼,立委賴士葆質詢時指出,央行宣布升息半碼,「市場都很失望」。他表示,究竟央行升息半碼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是為了通膨、股市,還是選舉考量?楊金龍回應,大家不能只看升息半碼,央行還搭配調了1碼存準率,今年累計也調了2碼存準率,為的是壓抑通膨預期。他強調,貨幣政策不會顧慮股市、沒有選舉考量。央行週三(9/28)晚間也發出新聞稿澄清,強調楊金龍當時的回應前提是立委提問的假設,且過去從未、未來也不會進行外匯管制。央行聲明4點如下:一、我國外匯存底截至6月底有5490億美元,外幣流動性更高達6914億美元;我國國際收支健全,對外貿易均呈順差,且外債極低;加上國人持有外匯存款約2700多億美元及海外淨資產8000多億美元,這些資源足以因應國際資本大幅移動。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8年至2012年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等國際重大事件,本行均透過彈性有效之貨幣政策及外匯管理措施,穩定市場,讓台灣安然度過危機。二、自本年以來,美國升息、國際股市大跌,外資賣超台股並匯出,截至目前外匯市場運作順暢,尚屬穩定。若美國再升息造成外資大量流出,本行有足夠能力可以因應外匯市場的波動。三、至於兩岸緊張情勢,觀諸歷史,即使1995年台海飛彈危機及本年8月初中國軍演,台灣從未實施外匯管制,透過外匯管理措施,足可維持金融市場穩定。四、委員質詢假設兩岸緊張或美國大幅升息,出現短期外資大量撤出情形,本行不會採行外匯管制措施。
日期:2022-09-29
何謂「品牌」?「品牌」一詞源自於北歐文字「brandr」,是「烙印」的意思!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品牌,小至個人、產品,大至企業、國家,品牌琳瑯滿目,哪些品牌是曾經深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日期:2022-09-29
提到存股,過去有一大部分的投資人是喜歡金融股,因為有高殖利率的特色,而且受到政府特許權保護不太會倒閉,安全性無虞,後來漸漸演變成存高殖利率的 ETF,比起金融股的好處是 ETF 持有一籃子股票,風險更分散。元大台灣高息低波 ETF (00713) 具有高股息的特色,跟國民ETF 0056的最大差異是具有「低波動」的元素,低波動就是不要讓股價有大起大落的現象,這也是存股族喜歡的特性,最好是穩定的成長就好。
日期:2022-09-27
房貸升升不息,相信很多民眾對於房貸壓力開始感到有壓力,關於升息後的應對策略,A大認為要分三種情境來討論。
日期:2022-09-27
外幣保單很多人都有買,但是為什麼也有很多人後悔不想繼續繳保費,或者是繳不起?到期之後也會有錢變薄的感嘆?熱推熱賣的外幣保單背後,可能會有什麼代價?
日期:2022-09-26
編按:市場的反轉超乎大家想像,全球海運的「高光時刻」恐怕已經結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已連續第14周下跌。根據財新網報導,扣除低硫燃油附加費,中國到東南亞越南、泰國等地的實際運價7月起就已經是「負值」了。台股早盤大跌逾250點,失守萬四關卡,摜破7月12日國安基金宣布進場以來低點13928.66點,創21個月來新低。航運類股表現疲軟,指數下跌4%,長榮海運(2603)下跌9.5元,來到148.50元、萬海下跌3.1元,暫收71.8元、陽明海運(2909)下跌4.2元,暫收63.20元。
日期:2022-09-26
本文提供之訊息僅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9-25
10月13日入境檢疫可望「0+7」(國人返台不用居格,自主檢康管理7天),也同時解除旅行社帶團出國的禁令;在COVID-19疫情爆發的前一(2019)年的,台灣人到日本旅遊的人數約為491萬,遠超第二名中國的404萬人次,說日本是台灣人最愛去的國家,可以說是「實至名歸」,由此可知,未來出國免隔離後,日本將成為旅遊首選之一。
日期:202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