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報導,日本三菱汽車擬委由鴻海(2317)生產自家的電動車,以自家品牌在日本銷售,希望藉由外包生產以降低生產成本及縮短開發時程,來擴大三菱電動車在本土市場的規模。若這項消息屬實,不僅印證了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月提到「日本客戶可望兩個月有好消息」的說法,也意味他過去五年推動的電動車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的創新模式,將在日本攻下第一個傳統車廠客戶,有極大的指標意義。
日期:2025-03-20
中國的醫藥監管制度,以及利用AI開發新藥,成為中國製藥業加速發展的關鍵優勢。面對半導體生產轉移的壓力,台灣應該更廣泛地應用電子業的專業知識。
日期:2025-03-19
GB200帶旺AI伺服器供應鏈,不僅鴻海(2317)2025年前2月營收已破兆,廣達(2382)、緯創(3231)同樣雙雙寫下歷史最強2月營收,顯見AI伺服器的正面效應已浮現。鴻海周五(3/14)召開法說會,周一(3/10)股價則是維持平盤,顯見市場都在等待AI伺服器的出貨狀況,以及後續展望公布。只不過,全球景氣榮枯的關鍵,還得看自稱「關稅人」的美國總統川普,他會如何祭出關稅戰下一步。在提高加墨關稅的政策上周急轉彎後,本周鋼鋁關稅是否如期上路,值得投資人留意。1、鴻海法說會登場 各界聚焦GB200出貨狀況2、川普加墨關稅急轉彎,再延1個月 鋼鋁關稅真會如期上路?3、南港LaLaport來了!東區門戶計畫將陸續收成
日期:2025-03-10
在中國,華勝車用燈飾件擁有逾3成市占率,前10大車廠都是它的客戶。這間收服各大品牌的製造商,幕後操盤手,來自宜蘭。
日期:2025-03-05
日產汽車(Nissan)上週才與本田(Honda)宣布取消雙方合併計畫,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本週五(21日)就以市場前景不佳為由,再度將日產汽車信用評級下修一級,降至「垃圾級」。
日期:2025-02-21
我們這期來對黑松(1234)、凱撒衛(1817)與櫻花(9911))設定2025年的獲利期望值。
日期:2025-02-17
日產汽車與本田汽車雙雙在周四(13日)董事會通過,終止雙方的事業整合談判,為這齣持續近兩個月的日本企業連續劇,暫時畫下休止符。然而,這意味鴻海有機會成為日產的救世主嗎?根據日本媒體觀察,從產業政策、外人投資限制、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美國意向因素來看,只要鴻海不是只甘心做個投資人,而是更深入參與日產汽車的經營決策及日常管理,日本政府就很可能封殺鴻海併購日產。若真如此,這齣日產連續劇今年肯定將「繼續演出」很長一段時間。
日期:2025-02-13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周三(12日)在農曆年後開工儀式之後表示,在強大的第二隻腳(伺服器)加持,加上第三隻腳(電動車)將有新進展,2025年整體營收可望衝破7兆元大關,甚至直逼8兆元。2024年鴻海全年營收已經年增11.37%至6.85兆元,創下歷年以來最佳表現。不僅如此,鴻海近期在電動車業務將有好消息,「這一兩個月就會跟大家宣布好消息,應該都已經確定了」。此外,他證實鴻海有接觸日產汽車、本田汽車,以及持有約三成日產股份的法國雷諾汽車,但強調「買股權不是目的,合作才是目的」。
日期:2025-02-12
我們這期來對億光(2395)、劍麟(2228)以及神基(3055)設定2025年的獲利期望值。
日期:2025-02-10
今周刊編按:被動元件大廠國巨 (2327) 週三 (2/5) 晚間宣布,將以約 655.59 億日元(140.6億元台幣),公開收購日本芝浦電子100% 股權,藉此擴大感測器業務。國巨週四(2/6)股價開盤一度上漲超過3.8%,最高來到591元,近午盤維持小漲0.88%。外資看好國巨併入芝浦後,將挹注今年營收及獲利5%、3%,因此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700元。
日期: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