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施打疫苗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施打疫苗共有482項結果
焦點新聞

女大生應徵「牙助」...打完2劑莫德納秒提離職! 他:診所祭新規定杜絕這類「疫苗騙子」

目前全台疫苗仍是「供不應求」,且大多數的人頂多都只有施打過一劑的疫苗。對此,有網友爆料,有女大學生去自己任職的診所應徵牙醫助理,靠著「職務之便」施打完兩劑的莫德納疫苗之後,馬上提出離職!

日期:2021-08-30

全台防疫報導

郭台銘找BNT催貨「明年留3千萬劑獲不錯回應」!1300字細說心路:力拼供應不斷鏈

首批近200萬劑的BNT疫苗本週即將到貨,全台截至8/29預約等著BNT的民眾,就已經高達200萬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晚間9:30在臉書分享自己這趟去歐洲的成果,他說:「很高興在我們大家合作之下搶到了這批疫苗。」郭台銘更透露,今年已被承諾到貨數量大約800-900萬劑,他並向BNT爭取明年為台灣保留3000萬劑額度,也已獲得不錯的回應,期盼能讓疫苗供應不斷鏈。以下為郭台銘臉書全文。

日期:2021-08-29

職場

公司要求員工提出快篩陰性報告才能上班,這樣合法嗎?勞動律師怎麼說

「雖然疫情警戒已經降級,但之前還是有傳出企業職場群聚感染疑慮案例,所以公司要求員工都要提出快篩陰性報告,才能夠上班,這樣的要求合法嗎?」

日期:2021-08-27

全台防疫報導

195萬劑BNT疫苗下周到貨,12-18歲可施打!7種常見副作用、心血管不良反應一次搞懂

編按:由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與慈濟購捐的1500萬劑BNT疫苗,首批8月底9月初、也就是下周就要到貨,外傳這批疫苗量高達195萬劑,將優先供給12-18歲青少年學生族群。對此,指揮中心在27日宣布,BNT疫苗將自8月28日下午2點起開放非學生族群意願登記,呼籲有需求的民眾上疫苗平台登記。輝瑞的BNT疫苗是由美國、德國研發,為mRNA疫苗,完成2劑疫苗接種7天後,保護力可達 95%,至於常見副作用、心血管不良反應有哪些?接種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來看專家怎麼說。

日期:2021-08-26

理財

想買高價績優股錢不夠?小錢就能投資龍頭股權證!

去(2020)年3月以來,台股從8523點底部,指數翻倍漲,帶動國人投資台股熱潮!面對驚驚漲的台股,想要買高價績優股或權值股,除了存零股之外,也能利用小錢投資權證,參與這些好公司的投資契機。

日期:2021-08-26

健康

自曝接種高端後「三個有感反應」! 專家:挺制度...若施打出現問題,國家出面賠償

毒理學家、中原大學生科系副教授招名威已在日前施打國產高端疫苗,親曝「三個有感」反應。另外,對於目前有人施打過高端傳出猝死的消息表達遺憾,並指責那些「見獵心喜」的人,「一直在放大民眾的恐懼,煽動大家的情緒」。招名威強調,全世界沒有人可以號稱百分之百安全的疫苗,「以高端目前的比例,施打16萬人有2個人死亡,它的死亡率會是每一百萬人有12.5個人死亡,機率比AZ、莫德納和BNT低非常多!」

日期:2021-08-25

政治社會

涂醒哲:大家誤會了!郭董沒有「買」新冠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各國無不積極開疫苗與治療藥物,希望能夠控制疫情的蔓延。為了避免疫情擴散與扶植國內生技產業,政府一方面積極採購國際疫苗,一方面也協助國產業疫苗的開發,希望藉由雙管齊下的策略,降低疫苗取得的風險。

日期:2021-08-24

焦點新聞

高端最嚴重的副作用是「過敏性休克」! 台大醫:全部疫苗都是...因果關係不能亂推論

高端疫苗昨(23)日正式開打!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天受訪時表示,所有疫苗包含高端在內,最嚴重的副作用就是「過敏性休克」,但發生的機率很低,僅僅百萬分之一,可能施打幾十萬人才會出現一例。他也提醒,隨著之後高端的施打人數增加,一定會有一些「不良事件」的發生,例如:猝死、嚴重過敏等。若是背景值沒有超過,就不能輕易隨便推論「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日期:2021-08-24

國際總經

3大變種病毒結合 比Delta更致命的「Covid-22」將誕生!專家警告「●歲以下」恐成最大隱憂

近期台灣疫情延緩,但疫情還沒有完全掌控,而新冠肺炎都還沒結束,Delta變種病毒卻接踵而來,在全球各地蔓延,對此,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賽雷迪(Sai Reddy)警告,有一種稱「Covid-22」的新變種可能比Delta更致命,要全球有所防範。

日期:2021-08-24

政治社會

不像AZ、莫德納的恐怖反應 高端疫苗較少「預期外副作用」? 台大醫曝「關鍵1原因」

國產疫苗高端於昨(23)日正式開打,僅桃園出現3例不適個案,但經治療、休息後已都無大礙。有民眾疑惑,為什麼高端疫苗不像AZ、莫德納(Moderna)疫苗一般,一下就讓人體出現巨大的免疫反應,甚至是休克、死亡的風險,對此,有台大醫師出面解釋了。

日期: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