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主公醫院昨(27)日於鶯歌永福宮社區接種站進行BNT疫苗接種時,因現場醫療作業疏忽,造成25名民眾接種原液,包含11位男性、14位女性,年齡分布18-65歲間。其中20名已回門診進行相關檢查(有9位民眾同意住院觀察),目前檢查均正常,另5名已聯絡均表示無特別症狀。未入院者將由專人聯繫追蹤,若有身體不適立即協助就醫診療,請民眾回診。
日期:2021-09-28
周士榆擔任檢察官20年,致力於提升打擊金融犯罪能量,建立團隊辦案制度。「司法人員不是神,只能竭盡所能挖掘真相。」這是他無論身處何處,都希望推動的目標。
日期:2021-09-15
高雄市政府於8月22日舉辦「啟動新未來,高雄驛起飛」啟動典禮,宣告睽違19年的高雄帝冠式車站,將重返城市中軸線,成為火車站的永久入口。
日期:2021-09-03
高明見教授在ETtoday發表「台灣缺乏疫苗接種後安全監測機制」長文,對台灣的疫苗政策有不少指正。高明見教授是我在台大醫學院神經外科學的老師,但「吾愛吾師,更愛真理」,看到高教授的一些論見可能會誤導國人,造成台大醫學院及高教授個人清譽受損,不能不從公共衛生學的角度加以釐清。
日期:2021-08-31
指揮中心六月宣布將高中以下教職員列為優先施打對象,但因造冊繁複,近期才有所動作;距離開學只剩一個月,教職員至少接種一劑的目標能否達成,值得關注。
日期:2021-07-28
疫情出現破口,造成台灣全島炸鍋,大家吵成一團,從5月15日進入三級警戒迄今,正好走完完整的兩個月,今天終於見到一個令人比較安心的數字:8確診,1死亡,這是5月中疫情炸開以來最好的數據,這比5月17到30,我們每天都超過400的確診,幾十人死亡,總算讓人安心很多,這段過程,台灣可以説是關關難過,但勉強渡過每一個難關。
日期:2021-07-17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能否藉由「混打」不同廠牌疫苗,提升保護力,已成為各界高度關注的議題。由英國牛津大學主導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以間隔4周的方式,混合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輝瑞(Pfizer-BioNTech)疫苗,可產生較強的免疫反應。
日期:2021-06-29
台灣自今(110)年5月中旬開始,本土COVID-19確診個案急速增加。面對近日不斷攀升的COVID-19確診病患,醫院及社區的第一線醫事人員在高度感染風險之下,勇於承擔投入並堅守崗位日夜持續照護民眾健康。有鑒於此,中華民國醫師公會特發全國聯合會聲明如下:
日期:2021-06-22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9)日下午於防疫應變記者會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的地區,就是雙北;因此,中央在疫苗分配、防疫上,要有「熱區部署」的戰略思考,「趕快守住疫情最中心、熱區的地方。」對於中研院院士陳培哲5月請辭國產疫苗審查委員一事,侯友宜強調,透過公開、透明的方式,讓更多專家、學者來檢視國產疫苗的保護力,絕對是贏得民眾信任的關鍵。
日期:2021-06-09
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