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在這個全民拚健康的時代,我們為了保健養生、維持合度的身材,無不卯足了勁,可是卻看不到努力的成果,為此深感挫折。生活中充斥這麼多聰明瘦身、逆齡抗老、延年益壽的妙方,為什麼還是幫不上忙呢? 其中一大原因,就在於忽略了「時間因素」。比方說,為了節食瘦身,關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要怎麼吃」的資訊眾多,但卻沒有仔細說明「何時該吃(或不該吃)」的時機問題。如果能注意正確的「時間概念」,知道「何時吃不容易發胖」「何時運動容易瘦下來」,那麼無論是採用的方法或是獲得的成果,都將大不相同。醫界也將「生理時鐘和生活節奏同頻」做爲預防代謝疾病等生活習慣病的有效處方。本書作者柴田教授是藥學博士,他在書中特別強調三大重點:早上曬太陽、認真吃早餐、從晚飯到第二天早餐之間堅持12小時的小斷食。這麼做即可重新調校生理時鐘和生活節奏的誤差,扭轉容易堆積脂肪、形成代謝障礙的惡習,塑造健康體質。
日期:2024-07-19
■晚餐不要太晚吃! 研究:腦血管風險增28%■晝夜規律影響進食消化與心臟健康■早餐太晚吃也傷心臟?觀察性研究有待未來釐清
日期:2024-01-23
一名40歲女性,為了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3年來不吃早餐,卻在不久前就醫發現體內有一顆2公分大的膽結石,讓她相當擔心。對此,胃腸肝膽科名醫蕭敦仁表示,養成三餐定時定量的好習慣,「早餐不吃會增加2成膽結石風險」,若要控制體重,蕭敦仁建議三餐都吃7分飽,效果一樣好。
日期:2023-08-09
如果你未滿60歲,身體狀況不錯,我相信你會在有生之年見證到「長壽近程展望」在醫療照護上的部分突破性進展,甚至可能會看到「長壽遠程展望」的早期曙光。今天,基因工程已經被廣泛應用,仿生手臂、肺臟、腎臟和心臟出現了,而替代器官的 3D 生物列印距離我們只剩幾年時間。有望延長人類壽命 30% 到 60% 的先進藥物的早期臨床實驗正在進行中,幹細胞治療和細胞重新編碼,已經在動物試驗中出現驚人的逆齡和延壽結果,不久之後可能會在人類身上實現。可持續監測身體疾病跡象的次世代診斷裝置每年都在進步。在明天與實現長壽逃逸速度之時間軸上的某一點,透過不可思議的新科技力量,你可以越活越年輕。
日期:2022-12-14
現代人飲食、作息不正常,一不小心就容易讓體重直線上升,導致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性病等悄悄出現。過去,大多以圓潤身材出現在螢光幕前的資深男星劉爾金,近年來瘦身有成,體重曾經飆破110公斤的他大方分享減重秘訣,整個人除了年輕許多,健檢報告出爐也讓他相當滿意。
日期:2022-03-01
小學六年級學生體重達80公斤,被醫師用超音波發現有中度脂肪肝。媽媽不解,一年前為了幫他減肥,把油炸的東西都戒掉了,全部改吃「清蒸水煮」的料理食物,卻還是胖了10公斤,醫師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都是高熱量的澱粉食物「水餃和湯包」!
日期:2022-02-08
有句話這樣說「七分靠飲食,三分靠運動」,由此可知要執行減肥的話,飲食的攝取、熱量的控制,是影響減肥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紅遍全球的「168間歇性斷食」,在台灣相當盛行,有越來越多的人都用此方式減肥;倘若遵守一天只在8小時內進食,不需克制也可以達到減重效果嗎?對此,營養師倪曼婷提醒,「不管一天當中多少個小時在進食,只要攝取總熱量大於消耗量,體重就會上升!」
日期:202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