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是否覺得變冷了呢?這是因為入冬最強寒流來襲,氣象署稍早也發布低溫特報,周一(1/22)至周三(1/24)受到寒流影響,各地天氣非常寒冷,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對此,有氣象專家指出,這3天北部、東北部最低溫度下探攝氏5至7度,「體感溫度攝氏0至5度」;其中,新竹縣市以及苗栗縣體感溫度只剩攝氏1度上下,沿海空曠及高山地區更冷,還會再低個攝氏1至2度,一定要注意保暖去寒。
日期:2024-01-22
入冬以來最強寒流週日(1/21)南下,各地越晚越冷,北部和東北部低溫12到14度、高溫17、18度,有局部短暫雨;中部以北及東北部低溫12至14度,其他地區16至18度。這波寒流影響到什麼時候?氣象專家指出,最冷時間點落在週二、週三(1/23-24),預估台南以北、宜蘭、花蓮降到7-9度,高屏和台東大概9-12度;而週四清晨因為輻射冷卻關係,氣溫有再下探至7-8度的機會。交通部公路局發布公告,針對台7線北橫、台8線中橫、合歡山公路等6大高山路段,可能有路面結冰發生,將管制限掛雪鏈車輛通行,提醒用路人隨時留意。
日期:2024-01-21
(今周刊1413)在政壇異軍突起的柯文哲,走過十年,終於打下與藍綠「三分天下」江山,預告四年後再攻總統大位的他,要如何讓沒資源、缺人才的年輕政黨再次壯大?
日期:2024-01-17
(今周刊1413)賴清德接棒,成為民意基礎僅四成的「少數總統」,解決民怨、啟動對話,是未來推動國政的首要之務。
日期:2024-01-17
2024年總統大選以及立委選戰週六(1/13)登場,各黨參選人在總統和國會席次上角力,誰能擔任第16任總統、副總統,以及第11屆立法委員即將揭曉。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將選出總統、副總統各1人;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將選出113位立法委員,包括區域立法委員73人、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立法委員34人、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員各3人。大選選舉人數1954萬8531人,首次參與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的首投族人數有102萬人,全台共設置1萬7795個投開票所,動員選務工作人員逾24萬人。《今周刊》為了讓選民更了解三位候選人: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以及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開設《今周戰情室》,讓每位台灣人即時掌握關鍵選情。
日期:2024-01-15
2024年立委選舉的新竹市選區,主要是藍、綠、黃、白的四方激戰,爭取連任的國民黨候選人鄭正鈐晚間自行宣布當選,他發表勝選感言時表示,感謝所有市民及好朋友支持,他將持續為大家服務、繼續為民喉舌,為大家來爭取應該有的權益。民進黨林志潔稍早發表敗選感言時則指出,她參選前已知道新竹市是民進黨的艱困選區,藍營實力大於綠營且過半,而今天有這樣的結果已經是最大成功。她恭喜國民黨候選人鄭正鈐獲勝,並希望鄭能將所有心思放在立委職務,要造福新竹與台灣。林志潔提到,民進黨未來還有努力空間,並感謝黨籍議員組成的新竹隊,每一次車掃、站路口、活動大家都是全體出席,「真的很不容易」。(原文刊登於2023年12月29日,更新於2024年1月13日)
日期:2024-01-13
週三(1/10)會愈晚愈冷!中央氣象署針對全台16縣市發布低溫特報,有10度以下氣溫發生的機率,在局部區域甚至有8度以下的低溫, 預估台北氣象站接近9至10度。值得注意的是,「今晚至明晨、周四晚至周五晨」這兩個時間點最冷,局部地區可能跌破10度,民眾須多留意保暖。
日期:2024-01-10
國立清華大學前教務長、同時也是物理系退休教授李怡嚴,去(2023)年將畢生積蓄及收藏全捐給他奉獻一生、有著深厚情感的清華大學,包含價值8500萬元新台幣的動產、不動產及珍藏黑膠唱片,成為教育界一樁美談。週五(1/5)清華大學在臉書PO文,指出李怡嚴教授已於上午在家中離世,享壽87歲,將擇日舉辦追思紀念會,緬懷永遠的清華人。
日期:2024-01-05
112年7、8月發票1000萬獎金仍有7張沒人領取,最後兌獎期限將在週五(1/5)截止,200萬發票也有5張尚無人領取。不過,最新消息指出,其中一名幸運兒週四(12/4)下午已前往領取千萬獎金,國稅局新竹分局也證實此消息。這張千萬發票只花了26元買可爾必思就中獎,開出幸運發票的的地點位於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正是陽明交大校內的小7,因此陽明交大校方更公告尋人啟事,同時公布幸運兒特徵,提醒幸運兒快去領獎。
日期:2024-01-04
今周刊編按:近日有媒體報導指出,碳費開徵致使台灣房價越往南走、越上漲,尤其營建占比越高的物件與地點受碳費影響就越高,例如台南市營建佔比高達41%。對此,碳費審議會委員、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收碳費房價漲主要是資訊不對稱、心理性通膨結果導致。事實上,趙家緯早在2023年8月時就向《今周刊永續台灣》表示, 在IPCC 最新氣候報告《AR6》第11章中調查,其實對房價最終影響不到1%。環評委員、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則主張,碳費所額外造成的上漲價格應與本身的房價切割,建商應完整公開蓋了一棟新房的碳足跡,而其中使用的鋼筋、水泥等建材的碳成本是多少,再向買方收費。例如,一戶房子蓋好的碳足跡是100噸,1噸碳費假設是250元,這樣應收的碳費也才2萬5000元。
日期: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