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掀起「罷免潮」,全台已經有數十名藍、綠立委和公職人員成為罷免目標,罷免理由從立場爭議、投票紀錄到政見跳票,罷免案紛紛送件或正在連署中。罷免制度怎麼走?門檻高不高?這場2025全台大罷免會燒到誰?《今周刊》為你整理各種大小問題一次搞懂!
日期:2025-04-18
(今周刊1478)有此一說,美國掀起關稅戰的目的之一是催動「人造熊市」,藉此壓低美債利率。從美國當前的沉重債壓來看,陰謀論並非無的放矢,只不過,債市反應沒有照著川普的劇本演出。
日期:2025-04-16
(今周刊1478)川普關稅大刀重整國際經貿秩序,但擁有豐富經貿談判經驗的鄧振中並不悲觀。在談判桌上,台灣還可以釋出更多善意,而現在,更可能是台灣企業轉型的契機。
日期:2025-04-16
美國總統川普力促國防自主,要求盟國提高國防支出,使得各國開始深耕軍工產業。而台灣憑藉半導體與精密機械強大的製造能力,有望在軍工產業獲得一席之地。
日期:2025-04-16
美國總統川普揮舞關稅大棒,提到未來一周將宣布新的半導體關稅稅率、措施。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周二(4/15)說明,世界貿易秩序正在重整,政府從一開始擬定的步驟,就是穩定國內產業、備好談判的內容,以及隨時準備啟動。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質詢時則大讚前總統蔡英文的英文流利,且是首史上首位與美國總統通過電話的中華民國民選元首,因此問卓揆是否會敦請蔡前總統擔任對美談判小組召集人?卓揆回應「各方的聲音我們都聽見了」,並回應蔡前總統會非常了解洪委員今天對她的肯定,「全國人民都知道了,謝謝您」。卓揆表示他也肯定蔡前總統語言能力、談判能力、國際視野、對國內政務嫻熟度都絕對沒有問題,不過基於目前國家的外交處境,要與任一國家交涉,都需就人選有默契,因此這點必須謹慎。對於此議題,蔡英文辦公室4/7就曾回覆不予評論,並表示「蔡前總統表示對執政團隊很有信心」。
日期:2025-04-15
美國川普政府上周末拋出「關稅豁免產品清單」,當中更包括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125%的關稅在內,這是川普首次大幅降低對中國的關稅,態度明顯軟化,分析師認為此舉可能改變整個貿易形勢,激勵全球股市周一大漲;然而川普朝令夕改、反覆無常的決策,使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潛藏的美債風暴仍未消除,尤其在債市基差交易仍難消化、美債隨時可能成為中國等國家報復美國關稅的工具之際,「拋售美國」(sell America)交易短期雖稍緩解,但未來風險仍很大。
日期:2025-04-13
美國總統川普今(10)日突然宣佈,除了中國以外,暫緩「對等關稅」原本稅率90天,僅課以70多國10%關稅,並希望與各國儘快展開談判。林佳龍稍早在立院備詢時證實,確認台灣有在75國內,確認台灣是暫停90天的國家之一。外交部長林佳龍說,現在多了90天,可以更詳細深入談台美經貿合作,特別是賴清德總統提到的「台灣投資美國隊」,藉由美國龐大市場、科技、人才,結合成「台美聯隊」,這樣聯合艦隊方式。
日期:2025-04-10
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於台灣時間周三(4/9)中午正式生效,各國與美方進行貿易談判,台灣也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領軍談判小組。國安局長蔡明彥在立法院證實,我方於上周末已經透過管道,向美方反映我方對於台美關稅協定有一些立場與提議,白宮資深官員也對外證實雙方管道啟動進行相關溝通。針對談判後續重點,蔡明彥指出,會聚焦有無掀起新一波關稅戰、是否有保護主義浪潮在國際金融體系出現、有無雙邊或多邊新FTA(自由貿易協定)倡議慢慢成形,這些都是主要觀察重點。在藍營部分,台北市長蔣萬安呼應桃園市長張善政的提議,用2024年超徵的5283億元稅收來協助產業紓困與轉型,度過關稅危機。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則拋出,可以把先前總預算被凍結、刪除的1439億元當作關稅救命金。
日期:2025-04-09
(今周刊1477)舞動著手裡那張寫滿關稅稅率看板,4月2日,川普掀翻整個世界。全球股市集體跳水崩跌,美股市值兩天蒸發近6兆美元;中國立刻宣布反擊、川普狠嗆加碼制裁,全球貿易大戰一觸即發;但這一切,在川普首席經濟顧問執筆的「重組全球貿易說明書」裡,都是預料內的基本情境。瘋狂的川普,正在照著這份充滿奇想的「說明書」如法炮製,成為川普對等關稅重災區之一的台灣,更該讀懂這份「說明書」的明言與暗示。
日期:2025-04-09
台股周一(4/7)面臨清明假期補跌壓力,創下台股史上最大跌點與跌幅,在投資人哀鴻一片的此刻,有「台股多頭總司令」之稱的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開口了!張錫建議投資人:「不要太害怕這波人造熊市,大環境還有變數,資產配置須股債平衡,此階段不宜槓桿操作,應善用『定時定額』及『大跌加碼』兩大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台股週一出現史詩級的下跌,但盤後觀察三大法人動態,三大法人竟合計買超156.81億元;其中,外資買超168.21億元、自營商賣超 9.04 億元、投信則賣超 2.36 億元。對此,一名法人分析,外資有可能是發生「買單成交、賣單沒出掉」的情況;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買進台灣加權指數反1 ETF,或是債券ETF。
日期: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