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昨(4)日重申,他向來反對台灣與中國統一,因為統一毫無意義。他認為,從1945年二戰結束至今,全球獨立國家數量倍增有餘;全世界最幸福的五個國家,沒有一個是大國;以及1949年後台灣獨立於中國大陸之外,倖免大陸多次可怕的政治風暴來看,台灣本來就應該追求獨立自主,與中國沒有瓜葛。
日期:2022-12-05
從結構解體的視角看,2012 年是中共改革開放的轉折點、中共命運的拐點。但明顯的讓世人感受到這個點,卻要等到大約2015 年至2016 年間。原因無它,正是前面說過的,人們普遍相信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之心理效應。
日期:2022-11-25
原本中國可以自豪地說,他們即將改變「以投資拉動」的成長模式。這個國家擁有14億人口龐大市場,下一步將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僅僅仰賴內需消費就能維持成長動能。不過美中翻臉相向後,中國面臨的挑戰比任何時期都還嚴峻。
日期:2022-11-24
二十大過後,習近平已跨過「一人專政」的奈何橋,唯一的出路就是列寧主義。在馬斯克等大咖未對誤判中國經濟懺悔前,許多台企仍迴避政治選擇。但還有多少時間?
日期:2022-11-16
過去30年來,中國崩潰論,乃至於中共專制政權垮台的議題,持續引發各方論戰。而世界是在演化的,昔日「南斯拉夫」解體後已成歷史用語,面臨內外交迫的中共極權還能走多久?面對這位亦敵亦友的強鄰,你究竟了解多少? 本書是一本設想中共集權財政解體後的「狀況分析報告」。先以可量化的財政標準,論斷中共統治框架已經鬆動;再分析國內外甚至跨區域、跨國家的因素對「後中共的中國」將產生何種動力或阻力;接著,針對中共於解體後所可能主動或被動採取的動作進行推演,以及這些動作會如何形塑「後中共的中國」樣貌;最後從台灣的國家利益角度,告訴台灣人在政治、民防、經濟和國際等領域中,可以做哪些超前部署的「預策」。
日期:2022-11-02
中共20大落幕了,中、港、台10月股市表現脆弱,其中的港股已跌到1997年回歸前的水準;對照美股在10月的強力反撲,股市出現「東降西升」現象,是判斷20大後世界經濟的焦點之一。
日期:2022-11-02
中國政府的官方網站竟然出現蔡英文?!立委王定宇1日上午在臉書分享「這張有意思的截圖」,還大讚值得收藏。原來,這是全球最大駭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在上週六(10月29日)突襲中國應急管理部官網等多個網站,主要是報復中國利用網軍在「維基百科」掀起的編輯戰,不只放上蔡總統照片,包括六四天安門、習維尼等中國禁忌都亮相。
日期:2022-11-01
曾經擔任第一任深圳發展銀行行長,也曾在台灣當過運通及渣打銀行台灣區總經理,現任哈佛大學甘乃迪學院ASH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高級硏究員的韋杰夫來到台灣,特別到我的辦公室暢談了一個多小時。
日期:2022-10-25
1978年12月16日,美國總統卡特宣布,將於隔年1月1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同時終止美國與台灣的《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共同防禦條約》。
日期:2022-10-25
中共20大週六(10/22)閉幕,上午進行內部投票通過黨章修正案及政治報,並選出新任中央委員與候補委員及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但最受矚目「名場面」,不只有李克強、汪洋的意外出局,另外中國前領導人胡錦濤,甚至在會議中無預警被架離會場。而中共一中全會週日(10/23)上午選出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打破任期限制,正式開啟執政的第三任期。一中全會上選出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是未來五年最高領導層,他們分別為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以及李希。除了蔡奇之外,其餘人選符合《華爾街日報》預測,而李強排名習介紹第一順位,應該會接任總理職務。
日期: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