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限縮了人與人的互動,拉長了事與事的間隔,在城市的角落卻有生命展開了。
日期:2021-08-11
越級報告是自殺炸彈客的行為。尊重你的主管們,學習換位思考,能幫助你不白目、不踩雷。
日期:2021-08-09
人類大腦非常厲害,會自動選擇喜好的事物來關注。讓我舉個自己的例子來說明一下,三十五歲那年,我懷了第一個孩子。在那之前,我從未注意過其他懷孕的女人,但一旦懷孕之後,我可以一眼看出哪些女人也有喜。還有嬰兒!汽車座椅與超市推車上,都有小嬰兒的蹤影,我對這群人卻變得高度敏感,因為他們和我有同樣的生活體驗。
日期:2021-08-06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人生過得更有意義,都在追求人生中重要的東西,卻往往陷入日復一日的機械式生活。這也是我親身的經歷,那年我四十一歲,是個職業婦女。既為人母也為人妻,但工作與家務的交互拉扯,總讓我覺得壓力很大。從這一刻到下一刻,從昨天到今天,從今年到明年,人生一眨眼就飛逝過。雖然眼前的一切都很美好,但我想要更多,我不要生活只是早上醒來趕著上班;下班後趕著接孩子、料理家務。我希望我的人生有意義,我想要為家人與世界帶來正面的改變。我知道我想要與眾不同,但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
日期:2021-08-06
林律師,我租約結束交屋給房東,結果房東說我的屋況要跟當時承租時的屋況「一模一樣」,連油漆都要重刷,全新交給他,不然就要扣押金,請問這樣合理嗎?
日期:2021-08-06
有沒有過這種經驗,一天裡無論哪時段起床,一週裡無論哪一天起床,都會收到來自於某些人、特定群組傳來的早安問候。內容儘管差異但千篇一律,而形式稍有變化但如出一轍,僅有圖、或有文字,或是一段勸世語,甚至是藉機評論時政、新聞;總之,了無新意,更無誠意!
日期:2021-08-05
過去收到的一些讀者來信或來訊中,有一個問題倒是蠻常見,提出來讓讀者朋友參考,未來就不用一個個再次回答。讀者問的問題大概如下:「畢大你好,請問我跟先生有一個孩子,每個月收入大約4萬多,先生6萬多,已經快40歲,家中長輩(我爸媽)拿了200萬給我們,希望我們減輕房貸的負擔,目前我們的房貸已經還了5年,還欠600萬左右,先生是跟我說先做股票投資,賺比較大之後,再去還房貸,請問這筆錢該怎麼用?謝謝」
日期:2021-08-05
大女兒得到總統教育獎,有了到台北看總統的機會,爸爸第一個想到的,是讓小女兒跟著一起走進總統府。
日期:2021-08-04
「很難過,羽球國手戴資穎在這次的奧運中,雖敗猶榮,雖然只拿到銀牌,但是已經創下台灣羽球最好的紀錄,也凝聚了我們的心。」
日期:2021-08-03
收到讀者來信,內容大概是這麼問著:「您好,請問買了VTI價格在225元,可是前幾天跌到218元就擔心的賣掉了,想說更低再買回來,畢大,我真的很迷惑,能給些建議嗎?」
日期: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