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語言都一樣,有「實」也有「虛」,「虛」指的是有些句子或片語沒太大意思,不說也沒什麼大不了,但只要是native speaker的溝通,就會不斷地出現這些元素,中文不也是一樣,「我就說吧...」「信不信...」「恕我冒昩」這些虛話不是傳達訊息,而是製造情境,以下美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各位看看吧!
日期:2017-07-31
總經理催促祕書Amy出去幫他買咖啡,他最後補了句:「On the double!」Amy不禁疑惑,是要濃縮咖啡加倍,還是要買兩杯?其實總經理是要她動作快一點。
日期:2017-07-24
羅傑道森(Roger Dawson),有全美首席談判家之稱(America's Premier Business Negotiator)。他最富傳奇色彩的談判是讓伊拉克總統海珊釋放人質。身為一流的談判高手,道森可不把在談判桌上取得己方最大優惠條件當成談判目標。他倡議的談判理念,是創造「雙贏」(win-win)的局勢。
日期:2017-07-17
CJ要想從本土企業轉職外商,但又擔心自己英文不夠流暢。嘆了口氣,他對外籍顧問說:"My English is poor."顧問回答"Don't sell yourself short!"用poor來形容自己英文並不恰當。在此提出這個例句,一來是因為short這個用法值得學,二來對自己英文不夠有信心的人,它很有意義。
日期:2017-06-19
在外商工作,有時候會發現一個奇特現象。 職場工作的英文母語人士常覺得母語是中文的同事不那麼禮貌,但中文母語人士卻常常覺得自己已經畢恭畢敬了,還被挑剔。
日期:2017-06-19
這六句話都很簡單,它們的作用是,講了這句話,自然就有會有源源不絕的話跟著流出來。要注意,這幾句話,不要直譯,直譯就不自然了。怎麼在對話中用這六句話呢?我們一起讀以下對話,記得很牢,時不時就出現在口語中,就不怕找不到話聊了。
日期:2017-06-12
西方和東方人對時間的感受不太相同。Kevin的客戶請他在周四之前寄出報價,客戶說:"Please send me your quotation before Thursday."Kevin本來打算周四寄出,結果到了周四中午,客戶又來催促。咦,不是說"Before Thursday"嗎?今天就是Thursday。原來雙方對"before"認知有誤差:
日期:2017-06-05
Jerry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事們con-call,開會開到一半聲音沙啞,感冒得吃點藥,於是很有禮貌地說了:“Excuse me. I have to take drugs.” 突然一陣安靜,他就知道講錯了。Take drugs最常見的解釋就是「吸毒」,當然,老外最常用use drugs來指「吸毒」。但為了避免人想入非非,服藥就用「take medicine」。
日期:2017-05-29
「有一次做完簡報後,我問現場外國客戶有沒有問題,隨口說出:『Do you have problems?』看到老外臉上狐疑了一下,才會過意;這句話應該要問成:『Do you have questions?』。」問別人「有沒有problem」,相當於問他,你腦袋有沒有問題啊!很糗吧,這是一個學生告訴我的真實故事。英文裡有很多「差一點點」的字,在中文裡差別很大。以「問題」來說,上課提問的問題是question,出了麻煩的問題卻是problem。我今天遲到的「原因」是reason,但是這場意外的「原因」卻是cause。這些細微的差別,其實都藏在字的「血統」裡,我們一起來看幾對分道揚鏕的兄弟!
日期:2017-05-22
Mark去紐約出差,聊完公事和同事一道去酒吧,吧台的人問他"What's your poison?"他一時情急,剛要脫口說"I don't have poison."還好同事向他解釋,要不然就糗大了:
日期: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