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整合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整合共有7958項結果
科技

搶AI商機!Appier併購法國新創,完成廣告生態系拼圖,估2027年營收翻倍

AI軟體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週三(2/12)宣布以3870萬美元(約新台幣12.7億元)收購法國新創公司AdCreative.ai,加速完成廣告生態系拼圖。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週五(2/14)表示,併購產生的綜效將帶動2025年營收、淨利與毛利成長,預估今年營收成長率將超過30%。

日期:2025-02-14

政治社會

網傳藍白凍結1億消防業務費,綠營:王鴻薇「為這理由」原要砍2億!黃國昌:哀悼氣爆事故又政治操作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造成多人死傷,消防員摸黑搶救,還有媒體拍下消防員救援後累癱在旁休息的畫面,讓消防救災預算再度受到矚目。國民黨、民眾黨日前凍結消防署加強救災救護工作的業務費,民眾黨前文宣部主任「小牛」柯昱安13日質疑,消防署業務費用被凍9千萬元(應為2.67億),國民黨竟優先修法每人普發1萬,直呼「厲害了,我的黨」。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回應表示,王鴻薇說購買頭盔,是為了戰爭做準備,會造成社會疑慮,原本她甚至提案要砍2億消防預算,只因為質疑「是否為未來戰爭災害做準備」。「被罵翻後,國民黨緊急撤案,最後國民黨凍結3成,約2.67億消防業務費,將影響消防設備採購規劃與各項救災相關業務」。對此,王鴻薇在14日的國民黨團記者會中回應,綠營不斷情緒勒索、造謠,已經造成很多人的反感,太噁心了,從高雄碎屍案辦案、大S事件到台中氣爆案都說跟刪預算有關,完全在造謠,這樣過分的造謠,只會引起民眾的反感。

日期:2025-02-14

國際總經

鴻海真有機會取代本田,成為日產救世主?為何日本政府可能是最大障礙,甚至連美國都可能參一腳?

日產汽車與本田汽車雙雙在周四(13日)董事會通過,終止雙方的事業整合談判,為這齣持續近兩個月的日本企業連續劇,暫時畫下休止符。然而,這意味鴻海有機會成為日產的救世主嗎?根據日本媒體觀察,從產業政策、外人投資限制、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美國意向因素來看,只要鴻海不是只甘心做個投資人,而是更深入參與日產汽車的經營決策及日常管理,日本政府就很可能封殺鴻海併購日產。若真如此,這齣日產連續劇今年肯定將「繼續演出」很長一段時間。

日期:2025-02-13

政治社會

新光三越氣爆瞬間力道有多強?醫:最怕遇到「震裂肺」,恐氣胸加血胸、腦栓塞…比的是搶救時間

今周刊編按:台中新光三越2月13日發生嚴重氣爆,震撼全台,截至目前造成4死多人受傷,警消已經啟動重大傷亡通報,並進行現場交管。醫師姜冠宇指出,這次爆炸,那種瞬間力道,處理傷患最害怕之一就是遇到「震裂肺」(blast lung),比的是搶救時間。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點出,室內氣爆意外首要影響是人員傷亡,受到高溫、衝擊波、建築倒塌影響,可能會導致嚴重燒傷、骨折,甚至死亡。

日期:2025-02-13

存股池追蹤

存股助理第600期︱巨路、敦陽科、精誠2025年獲利期望值設定

我們這期來對巨路(6192)、敦陽科(2480)與精誠(6214)設定2025年的獲利期望值。

日期:2025-02-12

管理

職場霸凌申訴怎麼處理?HR必知的6大流程一次看懂,從調查、決策到預防...高效又公平應對

如何建立職場霸凌申訴處理標準作業流程(SOP)?「最近本公司職場霸凌申訴事件頻傳,總經理希望建立SOP,並培訓企業內部處理職場不法侵害案件受理申訴、調查、評議的專責種子人員,請問我們應該如何建立?」一位公司人資長開年就問我上述問題。

日期:2025-02-12

科技

技嘉董事長葉培城憶摯友與創業夥伴劉明雄: 睿智不朽的企業家

二○二四年技嘉科技營收達歷史新高,市值登上台灣上市公司前五十大;但創辦人之一的劉明雄卻於同年與世長辭。葉培城沉澱半年,緬懷這位相識近半世紀的創業夥伴。

日期:2025-02-12

生活消費

傳遞知識的多元想像 新世代書店

傳統書店大多是被動地等待客人上門買書,在書店文化多元發展之下,「新世代書店」應運而生。它們主動用各種活動或新媒體作為媒介,將知識傳播出去,用更多元的方式開啟民眾對閱讀的想像。

日期:2025-02-12

科技

「別再說我們是工業電腦!」強攻品牌、拚新時代贏家 研華劉克振 親揭邊緣AI轉型大計

早在工業電腦產業稱霸的研華,今年即將乘AI大浪開啟新紀元。《今周刊》獨家專訪劉克振,聽他如何從改革品牌定位與內部組織開始,拚做邊緣AI領域的新贏家。

日期:2025-02-12

國際總經

人工智慧的史普尼克時刻

DeepSeek出現,讓美國科技巨頭可能過於執迷「規模法則」的疑慮又浮上枱面。但DeepSeek的成就,並不足以證明中國封閉式榨取型的創新,能超越開放社會。

日期: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