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政策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政策共有10000項結果
政治社會

時機敏感!金融時報:台灣大選後,拜登將派代表團訪台…前官員:像「熊抱」台北,給北京過度反應的藉口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10日獨家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打算在台灣選舉結束後,派遣前任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與前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Stephen Hadley)率代表團訪問台北。

日期:2024-01-11

政治社會

馬英九稱「台灣永遠打不過中國」...學者解析:若台灣人選擇相信「馬的失敗主義」,建議美國盡早棄台

近日馬英九前總統接受德國之聲的專訪,馬先生最值得關注的看法是「無論台灣如何自衛都永遠無法抵禦與中國的戰爭, 也永遠無法獲勝,他們太大了,比我們強太多了..... 就兩岸關係而言,你必須相信習近平···」

日期:2024-01-11

ETF

選後1個月台股勝率快9成,能買啥ETF?00927這天除息、年化殖利率逾8.4%「快搭順風車」

台股選前觀望氣氛濃厚,股民都好奇,選後指數是否有機會再度向萬八關卡上攻?以過往7次大選歷史紀錄來看,選後1個月上漲機率高達85.7%,至於要選擇什麼樣的標的,群益建議不妨伺機透過並重獲利成長性與高息的台股半導體收益ETF來參與。像是群益半導體收益ETF(00927)將在下周三(1/17)除息,季配息每股0.36元,以股價16.86元計,單季現金殖利率2.13%,年化殖利率約8.49%,2/21股息發放日。

日期:2024-01-11

金融

產壽險匯損拖累,富邦金12月淨損30億…全年仍大賺661億,蔡明興喊股息高過2元、會發股票股利

受子公司富邦產險以及富邦人壽虧損所影響,富邦金公告2023年12月自結合併稅後淨損30.20億元,全年稅後淨利661.37億元,較2022年大幅成長約41%;每股稅後盈餘(EPS)為4.81元。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2023年全年稅後淨利創歷年新高紀錄,富邦證券則寫下歷年次高紀錄。

日期:2024-01-10

台股

台股去年漲快30%,5成年輕人都有投資!證交所董座看台股選後:就算波動也會回歸基本面

臺灣證券交易所週三(1/10)舉行新春記者會,董事長林修銘開心分享在2023年創下的佳績指出:「台股漲幅不僅超過美國道瓊指數、S&P 500指數,以及歐美國家主要指數,也優於亞洲整體市場表現,漲勢僅次於日本。」

日期:2024-01-10

全球股市

通膨獲有效壓制 二○二四降息勢在必行 美迎來溫和衰退 選舉行情下半年啟動

二○二三年美股由科技股領漲,出現熱鬧的多頭行情,二○二四年還能維持盛況嗎?經由法人與達人的專業評估,提供投資人未來布局的方向。

日期:2024-01-10

國際總經

台灣在關鍵十字路口

這次總統大選的結果,將預告未來幾年台灣政局的走向,當然會對投資影響深遠。然而對投資人來說,選對的股,才能有輝煌的投資戰果。

日期:2024-01-10

政治社會

大選前夕又來了!中國擬擴大取消ECFA關稅減讓,外交部譴責「粗暴介選」:認清中國絶非能穩定發展的市場

今周刊編按:中國商務部周二(1/9)預告,正研究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引起國內軒然大波。外交部周三(1/10)透過新聞稿表達強烈不滿與譴責,表示台灣與中國同為WTO會員,兩岸貿易問題應依循WTO機制及國際規範處理,但中國近來片面透過貿易壁壘調查、中止ECFA部分項目關稅減讓,以及研究進一步擴大取消關稅優惠等一系列舉措,旨在以經貿為武器持續對台施壓,企圖操縱及破壞我國的民主選舉,以遂行其政治目的。外交部對於中國公然介選的粗暴行為表達強烈不滿與譴責,並呼籲國際社會共同表達嚴正關切。外交部認為,中國一再以經濟脅迫的介選作為,除了傷害兩岸的正常經貿往來與合作外,也讓台灣人民及產業認清中國絶非可以穩定發展的市場,而國際社會也應重視與中國經貿往來的高度風險,凸顯民主國家加速經濟去風險的重要性。外交部表示,中國毫不掩飾的介選行徑,反映其威權政府的擴張野心,尤其今年是國際大選年,呼籲各國要正視台灣受到經濟脅迫的情況,共同因應並反制中國的經貿脅迫。

日期:2024-01-10

傳產

張安平密研六年 富邦、忠泰建設都買單 深入台泥「最低碳水泥」研發心臟

台泥新發表的Total Climate系列低碳建材剛上市,就被富邦、忠泰等知名建設公司採用。作為七十七年的老水泥品牌,台泥要如何透過低碳水泥,改變水泥是碳排大戶的必要之惡?

日期:2024-01-10

傳產

售價100萬進口車繳54萬稅金 連李多慧也買不下去 保護產業畫錯重點 台灣買車「稅上加稅」

台灣汽車關稅及貨物稅被認為是墊高車價元凶,政府直指車價過高是受車廠定價影響;學者認為,解除相關稅賦才能讓國內車價按市場反映,否則「進口、國產車皆貴」問題難解。

日期: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