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政界人士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政界人士共有39項結果
國際總經

美國總統大選不管誰出線,最大贏家都是它!川普、賀錦麗擺明挺這產業「已獲重大勝利」

分析師指出,無論誰入主白宮,加密貨幣產業都將迎來成長的機會。2022 年加密貨幣崩盤已成往事,比特幣以 7.35 萬美元的價格強勢回歸,今年迄今漲幅超過 63%。類似 FTX 的可疑平台已不復存在,產業遊說和競選捐款在華盛頓成為一股強大力量,選舉週期內為國會和白宮競選活動提供了 1.3 億美元的捐款。

日期:2024-10-31

政治社會

林士傑遭槍殺身亡!市議員女兒林依婷哽咽:不知發生何事…曾走「江湖路」後從商,台南政壇扮關鍵角色

今周刊編按:台南市南區新樂路周一(7/8)清晨發生槍擊命案,漁會理事長林士傑在家門口遭槍手近距離開槍,胸口、臉部、頸部共中了6槍身亡。他的女兒、台南市議員林依婷受訪哽咽表示,「不認識槍手也不知道原因,爸爸平時生活作息正常,家人們都不知道為何會發生這種事,一切交由警方追查」,並請大家給家屬空間。至於警方指出,目前已鎖定車輛,正在全力緝凶中。

日期:2024-07-08

國際總經

「馬習會是要來轉移美日菲峰會焦點」!3國大動作籲中國遵守南海仲裁裁決,盟友們的圍堵將進一步升級?

國策研究院週五(4/12)舉辦「台灣關係法45週年、馬英九訪中與美日菲峰會」座談會,美日菲峰會大動作籲中國遵守南海仲裁裁決,並且強調台海和平重要性。對此,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認為,美國接下來有很大一段空間要彌補第一島鏈、尤其是南海地區的軍事部署,透過峰會,美國和其他周邊國家對中國或可能的威脅圍堵,有更進一步的升級。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則是認為,馬習會,中國對內宣傳作用更勝於對外宣傳,很清楚是要轉移美日和美日菲高峰會焦點。

日期:2024-04-12

科技

威剛砸47億進駐內湖!董座樂看明年發展

全球第二大SSD模組廠威剛科技2日舉行內湖總部啟用典禮,董事長陳立白也預期隨著三大記憶體廠減產之後供需逐漸均衡,再加上AI PC、手機的出現,會讓記憶體容量需求可能有翻倍成長的可能性。

日期:2023-12-02

科技

全球晶片荒,問題不在供應鏈!台灣非凡崛起給西方國家的啟示:台積電如何顛覆半導體產業?

編按:作者克里斯・米勒在塔夫茨大學的弗萊徹學院教授國際史,特別專長美國與俄國歷史,他在研究冷戰武力競賽的過程中,發現半導體扮演了最關鍵的角色,因此決定以晶片為題展開龐大研究,橫跨三大洲,從台北到莫斯科,採訪上百位晶片業相關科學家、政府官員、工程師、企業家,首次為晶片業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縱深,這段比電影更驚心動魄的真實歷史,台灣更是故事的核心角色。

日期:2023-03-06

政治社會

《紐時》讚蕭美琴「沒有大使頭銜,卻是華府最有影響力外國使節之一」!她如何靠「戰貓外交」遊走台美?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1-31

政治社會

中國「白紙革命」動盪,習近平可能攻台轉移內部壓力?學者提出3點觀察

編按:中國「白紙革命」引發全球關注,關於後續可能發展,中共是否會以攻台轉移內部壓力?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兼任教授湯先鈍全面剖析。

日期:2022-12-07

政治社會

英國新首相出爐/特拉斯爛攤子,財經學霸蘇納克來收?他任財相曾贏掌聲,或將回歸「緊縮經濟學」

編按:英國保守黨選出新黨魁,取代10月20日辭職的首相特拉斯(Liz Truss)!蘇納克在9月5日的黨魁選舉成為特拉斯的手下敗將後,如今成為英國首位非白人首相。他在保守黨總部發表談話表示,能領導保守黨、回饋英國,他感到既謙卑又榮幸,將以正直謙遜的態度服務國家,日以繼夜為民眾努力。蘇納克說,英國現在需要的是穩定和團結,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團結黨和國家。英國是個偉大的國家,但卻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克服挑戰,為後代子孫建立更美好繁榮的未來。媒體並引述在場國會議員說法,蘇納克強調,保守黨「不團結就是死路一條」,他也說,不會讓大選提早舉行。

日期:2022-10-25

國際總經

「若想要和平,請做好戰爭準備」為何華府友人通過《台灣政策法》幫助我們?道理就在孫子兵法裡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日前通過《台灣政策法案》,引發各界熱議,《今周刊》特別邀來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樂頓分校兼任教授湯先鈍全面剖析。

日期:2022-09-21

政治社會

拜登對台政策模糊少了點、戰略意味多了點!去年至今講了3次「保護台灣」,玩真的還假的?

雖然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次亞洲行已落幕,但他在東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對於美國記者提問,美國是否會在中國進犯台灣的情況下採取軍事介入,拜登明確而肯定的答覆,依舊餘波蕩漾,並且引發不少討論,多數的爭議都集中在美國是不是放棄長久以來對台「戰略模糊」的政策。

日期: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