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擅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擅長共有2852項結果
漾台中:富市台中X新好生活

從台中大肚山到世界舞台的傳承之路 傳統獅頭製作 工藝保存者江岳哲

舞獅不僅是一種傳統的表演藝術,也是民間信仰與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獅頭製作工藝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江岳哲憑藉對獅頭製作的熱忱與堅持,逾40年來堅持傳承這項傳統技藝並發揚光大,讓我們窺見手工獅頭的精髓與魅力。

日期:2025-04-08

金融

搶攻線下七倍商機!精誠金融科技強勢進軍第三方支付的盤算

「信用卡請刷這裡,載具請這邊感應這裡……。」你是否曾在咖啡廳櫃檯,看著服務人員手忙腳亂地拿出好幾台機器,花了好些時間才完成結帳手續,後面已經排了好幾個等得不耐煩的顧客?

日期:2025-04-08

理財

為何有人財務自由,有人卻越過越窮?每月定期定額21元就能致富,專家教你1招克服「理財拖延症」

我身為經濟評論家,經常有人向我諮詢金錢相關問題。某天,我發現有一種人隨著年齡增長,可以賺取更多收入、存下更多財富,實現財務自由;另一種人則會過得愈來愈拮据。這兩種人最大的差異,在於會不會找藉口拖延事情。

日期:2025-04-07

科技

「仿人機器人之父」石黑浩的千天備戰告白 他用「分身」實現更自由的社會

(今周刊1476)石黑浩以仿人機器人聞名全球,大阪世博「生命的未來」展館由他一手主導,透過擬真機器人的展示,從生命起源到千年後的人類進化,引領訪客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日期:2025-04-01

個人成長

總是在死線前抓狂崩潰?靠「時間表」終結拖延症,邁向高效人生!

時間表對於工作有兩個神奇的功效,第一個是截止日期效應,第二個則是讓棘手的作業也能順利進行,但該如何著手開始製作你的時間表...

日期:2025-03-31

理財

3年狂賺6千萬,上班族也能財務自由!他靠短線投資致富,成為股票高手很簡單...如何靠看新聞就賺錢?

編按:本書作者遊牧民考國考好幾年都落榜,之後靠著邊上班邊投資,把48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10萬元)用3年多的時間滾出超過3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6255萬元)。遊牧民認為投資高手並非天生,而是掌握股市每天發生的「所有」事情,我們必須了解股價為什麼漲跌、出現哪些新聞和公告。遊牧民指出,他從2015年開始,每天下班後都會記錄漲停股和爆量股,並找出「為什麼」漲停、「為什麼」成交量破千萬的原因。並在收盤後,找出重點新聞與相關股票,從中摘錄重要內容。他認為,只要身體力行、每天積累下來,一定可以培養出看見變化的能力。

日期:2025-03-28

政治社會

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蔡秋明、蘇素娥!曾合辦拉法葉軍購弊案「追回近百億佣金」,7名大法官學經歷一次看

總統府週五(3/14)上午10點半舉行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被提名人介紹記者會,由副總統蕭美琴主持,司法院院長提名人為高檢署檢察官蔡秋明,副院長提名人為最高法院法官蘇素娥,兩人過往都曾參與「拉法葉艦軍購弊案」偵審工作。

日期:2025-03-21

職場

大學中輟、30歲被診斷自閉症,如何從派遣工晉升到董事?他「耍廢翻身之道」:不努力工作,只求輕鬆賺錢

編按:本書作者石倉秀明大學中輟後,經歷過打工生活、轉職過好幾次,還擔任過派遣員工。自認不具備出色的履歷,只是為錢工作,他一開始求職時,從沒想過要符合自己的興趣、理想,而是找哪個行業最能凸顯自己的優勢、哪個職位的競爭者最少。他應徵進入瑞可利HR行銷公司,以業務嶄露頭角後,之後逐步晉升,擔任企業高階主管、上市企業的董事。2024年開始擔任公益財團法人「山田進太郎D&I財團」營運長。石倉秀明雖然一直在找能提升自我的棲身之處,卻從未為了實現理想,而試圖克服自己不擅長、不喜歡的事。石倉秀明30幾歲時被診斷出自閉症,雖然不擅長和他人溝通,但他創業時善用個人特質,專注研發當時還很少人投入的「遠距工作」相關產品,還因此獲得「開拓了遠距工作市場的石倉先生」的美名。工作對他來說,最好是要做得輕鬆又能賺到錢,因此,他總是在思考該怎麼做,才能盡量在不努力的狀態下實現目標。

日期:2025-03-21

金融

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出身加國嚴寒淘金小鎮 讓他領悟人生充滿不確定 舒爾茲警世: 別憑單一消息來源做決策

舒爾茲畢生投入不確定性與風險的研究,並因選擇權定價研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如今,面對市場震盪、地緣政治變局與AI熱潮,他依舊以冷靜與洞察力剖析當前局勢。

日期:2025-03-19

國際總經

不只電動車 中國製藥業也來了

中國的醫藥監管制度,以及利用AI開發新藥,成為中國製藥業加速發展的關鍵優勢。面對半導體生產轉移的壓力,台灣應該更廣泛地應用電子業的專業知識。

日期: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