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撤離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撤離共有571項結果
國際總經

法語流利、愛彈吉他、踢足球 被拜登提名出任國務卿的他 談到台灣時這樣說…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於11月23日,提名其競選團隊外交政策首席顧問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任國務卿一職。今年58歲,在前總統歐巴馬任內擔任副國務卿的布林肯,未來如何主導美國外交政策、應對美中關係?勢必成為外界關注焦點,而以下4件事,或許可讓我們一窺布林肯對前述問題的態度。

日期:2020-11-27

焦點新聞

紫光24.5億美元債 交易喊卡

大陸半導體業巨頭紫光集團的財務危機雪球愈滾愈大。繼日前私募債確認違約後,紫光系其他在市場的存續債券繼續暴跌,紫光集團18日緊急在港交所公告四檔美元債暫停交易以止血,總規模達24.5億美元。

日期:2020-11-19

政治社會

「美國放話不惜動武 是避免台海戰火最佳選項」 為何前白宮高官這麼說? 要從72年前這危機說起

隨著美中兩國對抗局面逐漸升高,川普政府友台愈來愈明顯,而北京近期在台灣海峽周邊的軍事動態及演習也愈趨頻繁。這個變化在美國政治圈引發不少討論,認為1979年台美斷交、美中建交以來,美國政府對於兩岸情勢長期維持戰略模糊的策略,如今應該徹底檢討。有一派人士認為美國應改弦易策,在戰略上明確支持台灣,才能遏止中國以武力為後盾的強權崛起。最新提出這種想法的,就是兩度擔任美國國防部高官的共和黨鷹派人物、現年76歲的伍佛維茲(Paul Wolfowitz),他認為要避免中國冒進、台海出現戰火,最佳選項就是美國表明不惜動武、「以戰止戰」,而這種武力嚇阻策略的絕佳歷史教訓,就是72年前的柏林危機,以及70年前爆發的韓戰。

日期:2020-10-19

國際總經

兩大因素,中國外銷企業成被夾殺肥羊 索貝克曝:股票市場的機會在...

高升的人民幣匯率不利外銷接單,嚴厲的行政干預不利外銷企業的資金調度,外銷企業的機會真的不大。

日期:2020-10-15

焦點新聞

「錢一定會往最有利的地方移動」 謝金河談台幣如何在逆境「升升不息」!

這幾個月來,台海兩岸並不平靜,中國的軍機頻頻飛越海峽中線,我方空軍軍機也頻頻升高驅離,單是飛機頻繁起降,就耗掉二百多億軍費。台灣海峽也不平靜,除了有中國航母,軍艦繞行,也有美國艦隊在這裡穿梭。很多人直覺兩岸似乎要開戰!最近蔡總統頻頻探訪部隊,昨天也到觀霧山區的樂山雷達站,為官兵送上熱騰騰的麻辣鍋,展現貼心的問候。

日期:2020-10-15

政治社會

藍營智庫警告:恐發生第四台海危機

台灣在野黨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於 7 月 21 日舉辦「危險的海峽: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座談會,其中前立法委員林郁方表示,兩岸局勢從 1996 年第三次台海危機以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空前的高。林郁方稱:「這一陣子,台海局勢的確很緊張,中共的軍機、軍艦繞台的次數比以前增加非常多,而且尤具意義的是,美國的軍機、軍艦在台灣周遭海域出現的次數也是過去 20 幾年來最多的時候。」此外,林郁方更是指出,自從美國和中國軍機於 2001 年在南中國海發生擦撞事件之後,兩國同意未來彼此的機艦在空中或海上遭遇時應遵循一定的行為準則,反觀兩岸之間並沒有這樣的準則,因此增添了發生意外的可能性。

日期:2020-09-28

焦點新聞

屏科大研究生失聯29天,官民合力尋找未果…父悲痛「不論生死,望成全一個父親的心願」

「當日清麟穿著藍色長褲,著雨鞋。只要尋獲清麟,不論生死,個人將贊助尋獲者叁拾萬元。泣盼各界協尋高手伸出正義之手,成全一位父親的心願。」

日期:2020-09-11

焦點新聞

八里口罩國家隊混大陸製 業者喊:趕快把我踢出國家隊

新北市八里區加利科技有限公司遭查獲,8月間從大陸安徽輸入數批約337萬餘片非醫療用口罩,混充醫療用配送至新北市10行政區與宜蘭縣及少數台北市地區。目前食藥署、檢調人員仍在廠內調查,負責人林明進接受記者電訪時大吐苦水,稱被國家徵用以來,為了生產量能疲於奔命,且進口的大陸口罩為工業級,防護率高達99%,比許多國家隊產品品質更佳,「做了錯事一定會承擔,但希望趕快把我們踢出國家隊,員工已經快要受不了。」

日期:2020-09-04

國際總經

聯準會「殖利率曲線控制」將重現——鑑往知來,投資抗通膨資產

因應疫情對經濟產生的衝擊,美國祭出的刺激政策,將使財政赤字達到過去二戰的水準。聯準會正考慮實施殖利率曲線控制,將債券殖利率鎖定在固定水準,促使更多資金在市場上流動。

日期:2020-08-19

話題人物

李登輝人生謝幕 他為台灣留下哪些遺產?

前總統李登輝在七月三十日晚間,以九十七歲高齡辭世。他在總統任內,多次主導修憲,實現國會全面改選、總統全民直選等多項民主化里程碑;卸任後的他仍未離開政治舞台,曾推動台灣正名,晚年則倡議「第二次民主改革」。李登輝的影響力橫跨多個世代,《今周刊》從四個代表性的場景,回顧李登輝不同階段的執政成績與政治理念,期望使讀者得以客觀評價這位台灣首任民選總統的功與過。

日期: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