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govy熱潮席捲歐美之際,「供不應求」成為關鍵挑戰。本刊專訪諾和諾德團隊,深入解析其供應挑戰、技術進展與未來布局。
日期:2024-11-20
習近平這次無預警解封,效果相當於中國境內所有水庫無預警同時洩洪,除了導致全境醫療系統擠兌,恐怕中國經濟將繼續沉淪,最快得第四季才能止穩。
日期:2023-01-04
中國放棄對「動態清零」的堅持,鬆綁防疫措施,導致染疫人數大幅攀升,醫療體系壓力暴增;但,在官方數據不夠透明的情況下,外界難以一窺中國疫情全貌,也讓該國2023年經濟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日期:2023-01-03
在中國放棄清零之後,確診潮如海嘯般襲來,導致退燒藥一上架就被掃貨一空,這搶藥風波跟著燒進台灣;然而,除了止痛、退燒藥之外,國內也開始出現其他藥品短缺的狀況,對此,食藥署坦言,最近缺藥通報率確實比往年高,但已採取應變措施,最快1月底就能恢復供應。
日期:2023-01-03
近來中國因解封造成疫情升溫,引爆民眾在亞洲各國搶藥囤藥,在感染率激增及死亡率上升時,又出現病毒是否大量變異的疑慮。有新聞指出,德國BNT表達願意提供疫苗給中國大陸,但遭到拒絕。至於台灣,雖然疫情已趨緩,但關於疫情及疫苗的爭論不曾中斷,相關新聞也搶佔媒體版面。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說,台灣沒有BNT次世代疫苗,結果被說成「好像BNT推銷員」,但也有人回酸,衛福部「高端推銷員」站出來。
日期:2022-12-29
國內疫情再度升溫,再加上中國放棄清零,確診人數一下子炸開,不僅當地掀起了一波搶藥潮,連台灣也被捲入其中。由於搶藥潮燒進台灣,令民眾措手不及,台北市竟有一名藥師趁機哄抬價格,一盒普拿疼抬價到1500元,對此,不僅藥師公會喊要懲處,連北市衛生局也已介入調查。針對普拿疼頻遭掃貨,食藥署仍強調庫存仍足夠,建議零售價格皆無變動。
日期:2022-12-29
中國清零政策瞬間解開,變種病毒與搶藥風暴正在衝擊日本、台灣等鄰國,而眾多染疫老人能否度過寒冬,更成了春節年關的人道危機。
日期:2022-12-28
隨著中國宣布放寬新冠肺炎相關防疫規定後,中國各地疫情又再度爆發,不僅掀起搶藥潮,就連醫療系統也接近崩潰臨界點。然而,12/19北京卻只通報2起死亡案例,外媒12/21更報導中國公告連續2天沒有任何確診死亡案例,被國際社會質疑「蓋牌疫情」。一份香港大學研究報告推估,若現況持續下去,接下來幾個月內,中國染疫死亡數可能接近百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對於中國失控疫情,公開在國務院記者會表示美國會協助所有國家度過疫情,但北京未要求美國幫忙。布林肯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專注讓人民能接種疫苗、篩檢和治療,因為這不只可能會影響到中國,還會影響到全世界,所以我們不希望看到那種事發生。」一份中國國家衛健委會議紀要在網路上流傳,內容指出全中國光是12/20,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逼近 3700 萬人,截至12/20,累計染疫人數直逼 2.5 億人。外媒報導,目前傳出北京殯儀館火化預約時間已排到明年1月,火化爐從一早就燒不停,而且只處理新冠相關的死亡案件,載有棺材的車輛需排隊才能進入。路透報導,北京一家殯儀館的工作人員趁機喊價,打著「快速安排靈車,無需排隊火化」的口號,廣告火化費用 2.6 萬元人民幣 ( 約台幣 11.4 萬 )。
日期:2022-12-23
中國放棄清零政策後確診者越來越多,除了重症患者外,對於輕症的人不再嚴格封控,也讓當地掀起了退燒藥搶購潮,如今這波搶藥潮延燒到台灣來了。指揮官王必勝證實,國內普拿疼出現部分大量收購情形,藥局架上也所剩無幾,指揮中心有洽詢廠商,希望能加速供應市場需求。王必勝也呼籲,民眾對於藥品要依需求適當購買,「不要大量購買轉寄國外」,指揮中心會確保國內藥物儲量,持續監測市場供需狀況。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周四(12/22)上午邀請衛福部部長薛瑞元進行「衛生福利部業務報告」,薛瑞元被問到怎麼看到搶藥潮時表示,台灣鄰近中國,又有不少民眾在中國居住工作,搶藥潮不只在香港發生,華人比較多的國家都有出現。目前他會先請藥局勸導顧客限量購買,不要讓一個顧客買太多,這部分細節會跟藥師公會討論,但不是強制性,不過,「如果中國疫情更嚴重,不排除會更嚴格管制,限制上包括購買盒數等都還要談」。他說,通常管制不會針對單一廠牌,這樣可能會造成市場競爭問題,所以會將全部同類藥物一起做勸導,第一波先以與普拿疼同成分的「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為主。還有立委呼籲不要圍堵民眾寄藥,薛瑞元也直言,最怕的就是如果有謠言出來「台灣人沒有藥,政府還要送到中國」,這就會造成搶藥,就像之前搶衛生紙一樣。薛瑞元日前曾表示,退燒藥種類非常多,國人無須擔心,目前也不會針對民眾寄藥到中國的行為進行調查;食藥署也表示,已針對退燒藥啟動監測,同時要求藥廠備有6個月的原料庫存,但對於買藥的動機、源頭,是不是真的是中國搶藥潮,目前難以斷定原因。
日期:2022-12-22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