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已經囚禁逾1000天的黎智英,上週出庭應訊,除了家人到場外,很多黎智英的朋友到庭聆聽,但在場內的每一個人,沒有人敢和黎智英兩眼對視,更不用說揮手致意。
日期:2023-12-30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指請求外國對中國及香港實施制裁,涉違國安法,他和三間《蘋果日報》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共四罪,今(18日)在西九龍法院(暫代高等法院)開審,為首宗涉勾結外國勢力罪的審訊,並預計先處理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檢控時限等法律爭議。法庭下午聆訊完畢,案件押後明天再續。
日期:2023-12-18
112年度全國美術比賽得獎名單出爐,卻意外引發社會論戰。有國中學生以行人過馬路當創作主題,繪畫一幅《帝王條款》獲得漫畫類特優,引發部分網友不滿,認為在嘲諷路人用路權,長期關注台灣交通議題的知名YouTuber「Cheap」也發文批評,認為醜化台灣行人卻還能得獎「真的很可悲」。校方趕緊出面滅火並下架該則恭賀臉書貼文,同時澄清學生本意是希望行人與駕駛間互相尊重,然而輿論仍持續發酵。對此,不少名人發表意見,律師林智群就反酸Cheap是挑軟柿子吃,認為他挾著高聲量就對一個國中生進行批評;科技專家許美華也力挺學生:「所以行人都不能批評?」許美華週四(12/14)在臉書貼出一封訊息截圖,說明該國中生的媽媽留言給他,透露孩子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的心情,還反過來安慰大人。
日期:2023-12-14
大女兒覺得讀書沒意義,他讓孩子放膽休學去蘭嶼打工;大兒子離家出走失聯三天,他竟能心平氣和地領人回來;還有辦法讓小兒子短時間成績猛進,同時保有對學習的熱情?《放手,不放養》作者許恆嘉為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思維探索導師,藉由本書,分享並記錄三個子女的教養過程和學生的成長故事,希望從這些珍貴的經歷與探索過程,讓我們理解「放手」的真義,也期待給每個父母親做為培育子女的參考,協助父母找到那條難以拿捏的界線。
日期:2023-11-22
(今周刊1404)楊小梅曾經不願面對自己的身世,對身為新住民的她而言,那段故事太心酸,她也害怕落入社會的刻板形象。而當她真正找到認同時,她終於成為幫助他人的那方。
日期:2023-11-15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過世,享壽68歲,消息傳出後,即登上微博熱搜第1名,社群平台X也熱議,覺得李克強的死因不單純,有人認為李克強是黨國元老,都有專屬醫療團隊,怎麼可能會因為心臟病奪命,「被登出」、「被心臟病」的字眼在網路平台上處處可見。究竟,李克強突然心臟病驟逝,以今日醫療水準看,合理嗎?
日期:2023-10-27
編按:76歲國際級大導侯孝賢驚傳疑似罹患失智症正式退休,外媒報導,身邊知情人士表示「他確定不會再拍電影了」,《刺客聶隱娘》可能成為最後一部作品。外媒報導,侯孝賢台北工作室傳出已經關閉,工作人員也已經遣散,報導甚至表示「這消息對台灣本土可能不算太驚訝,但侯導和家人並未作出公開宣佈,可能是想保有隱私。」侯導兒子侯甫嶽發表聲明證實父親先前已經診斷出阿茲海默症,但沒有減退他對電影的熱情,一直到新冠肺炎確診,後遺症連帶病情才先暫停,「這對我們來說是沒有預想過的發展」。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者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成6,預估未來平均1年將增加1萬人,台灣失智症的挑戰越來越大。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部張楷杰醫師表示,失智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其影響和挑戰日益突出。針對廖先生這樣的失智症處理,如何早期辨認、診斷和及時介入將是關鍵。張楷杰指出,許多人前往神經科求醫,主訴是最近常常忘東忘西,擔心自己有了失智症。不過像這樣這麼有「病識感」的人,常常都只是「健忘」,也就是暫時性的短期記憶障礙,可能是因為分心、壓力或睡眠不足所導致,一般來說,健忘的症狀可以隨著休息、放鬆或提醒而恢復記憶。相較之下,失智症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功能障礙,常伴隨著記憶障礙和認知能力的退化。這些症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常見有5種症狀,一旦發生就要特別注意是否為失智症。1.容易遺忘生活中,食衣住行的點點滴滴2.遺忘曾經擅長的技能。3.溝通與閱讀障礙。4.五感逐漸不靈敏。5.出現幻覺無法自行判斷事物。
日期:2023-10-25
美國再度對輝達出口的AI晶片加上限令,輝達股價回檔,但市值還能力守一兆美元關卡,可以看出輝達是AI的王牌,也證明了「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誰就是贏家」。
日期:2023-10-25
「沒有全球化了、沒有自由貿易了,台積電未來幾年的挑戰會更嚴峻。」週六(10/14)在台積電運動會上,創辦人張忠謀表示,在地緣政治的發展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成為台積電全球發展的重大挑戰。運動會上,董事長劉德音也宣布將發放特別獎金,針對今年5月前到職、員工職級在60至64、20至26、31至33(含副理)的台灣員工,每人可拿到1.6萬元特別獎金,以台積電基層超過5萬名計算,總金額至少8億元。
日期:2023-10-14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與大同國小合作,在仍有學生的校園,用閒置校舍打造日照中心,創下全台首例。校方和院方每學期規畫「青銀共學」課程,讓長者和小朋友並肩學習,尊重包容的心境轉變就此發生。
日期: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