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訪客妮可經常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裡,她一方面會認為自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然而另一方面,當她無視自己的極限時,又會很容易崩潰。她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於是開始承擔愈來愈多的責任,直至不堪重負。
日期:2022-11-07
面對職場憂鬱,企業該採取哪些協助方案?你我又該如何和憂鬱症同事相處?當憂鬱症新警報來襲,這是一堂企業和每個員工都必學的職場心理健康課。
日期:2022-11-02
網路上有成千上萬篇文章鼓勵我們「去除生活中的負能量」,這其實還滿有趣的。我聽到這些東西時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是什麼意思啊?」是不要我們跟任何帶有負能量或會抱怨的人講話嗎?又有哪些話題是禁止討論的呢?根據先前對於大腦的暸解,相信大家都同意,如果要忽略生活中的所有負向事件,不只做不到,還可能害到自己。
日期:2022-10-25
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案、覺得自己沒有被聽見或支持、難以接受現實時,我們會特別容易陷進抱怨的迴圈裡出不來,不停打轉,遍尋不著出口。一旦進到抱怨迴圈裡,抱怨就無用武之地了。
日期:2022-10-25
《今周刊》今(10/25)日舉辦第六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也邀請國內專家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張慈映副所長,以及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李臨鳳副署長,以「優雅老化從延長健康壽命談起」為題,期盼與社會大眾共創幸福安養的熟齡社會。
日期:2022-10-25
剛得知20年前的書要重新整理出版時,我開心得想轉圈圈!當時年輕的我正進入演藝圈,透過文字把生活的觀點和對未來的夢想,介紹給還不認識我的讀者;隨著時間和經歷的累積,依然對世界充滿好奇,依然熱情樂觀,但難免很多想法有所改變,所以很認真地把舊書從頭到尾讀過一遍,打算在新書開頭分享20年後的心情和領悟。
日期:2022-10-19
對身為作家也是旅人的謝哲青來說,旅行與寫作都像是一種追尋,「年輕時我們追求大山大水,期待壯麗的風景,40歲後的旅行,走得更深層,我為何要離開家?走上追尋之旅,是為了與自己和解。」如果說要給熟齡族群的旅遊建議,「可以先從日本與義大利開始。」(原文刊載於2020/3/15,更新時間為2022/10/13)
日期:2022-10-13
編按:第57屆電視金鐘獎於10月21、22日登場,出道27年、一向給人陽光印象的曾寶儀,今(2022)年2/21歡慶人生半百,主持的療癒系旅遊節目《我們回家吧》也風光入圍金鐘獎,她透露美食、人情味2大要素支撐著這個節目,坦言很享受每一次能透過來賓的視野,帶著觀眾一起品嘗道地美食,並走訪他們的家鄉、重新認識這片土地。1973年出生的曾寶儀,因「逢九不過」的習俗,今年提早慶祝50歲生日。她在臉書笑稱「自己已經活了快半個世紀」,坦言:「從渴望全世界認同我的年紀,走到了學習與自己和平共處接納真正自己的年紀,What a wonderful journey!(多麼美妙的旅程!)」(原文刊載於2022/2/21,更新時間為2022/10/13)
日期:2022-10-13
一九六四年十月二日,瑞士國寶雕塑家賈柯梅蒂生前最後一幅肖像創作,在幾經毀棄後,於十八天後竣工。這位藝術神壇上不朽的傳奇,作品屢屢打破拍賣紀錄,驅動他創作的主要力量竟是不停自我懷疑⋯⋯。
日期:2022-10-12
每個主管都喜歡乖巧聽話、沒有怨言的員工。但完全沒有抱怨的員工,就一定是好員工嗎?還是是潛在的未爆彈?
日期: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