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排放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排放共有1704項結果
理財

富達落實永續經營 淨零碳排超前部署

「2020年讓我們清楚看到『一切照舊』已成為過去式。」富達國際執行長黎誠恩(Anne Richards)在2021年《富達企業永續發展報告》中,第一句話就揭露全球企業正面臨的巨大挑戰。

日期:2022-05-16

教育

「改變是有可能的!」無法置身事外,55個城市齊聚ICLEI世界大會共探永續未來

5月11日,來自全球55座城市的代表聚集瑞典南部,在被稱為「明日之城」的瑞典馬爾默市,他們將用3天時間共同交流激盪,議題十分聚焦:如何打造出一座城市最適合的永續樣貌。

日期:2022-05-13

金融

滙豐銀總行進駐台北101「5年加碼40億元投資台灣」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總經理陳志堅今(12)日指出,自2021年起5年內將加碼40億元投資台灣,除了升級系統與擴編460位員工,還將在台北、台中成立3個財富管理中心,目標是2025年前成為亞洲第一的財富管理銀行。

日期:2022-05-12

科技

台企亮點》一口冷灶被它守出轉機市值年增近200% 首入榜就躋身五百強 元太「電子紙夢」17年心路

身處被戲稱為「慘業」的面板業,能夠掙脫產業循環、甚至此時此刻還能大舉擴產的元太,究竟怎麼從一度被迫關廠、被小股東質疑,最後燒出電子紙這口現在被各界看好的冷灶?

日期:2022-05-11

生活消費

擔綱「生態物流社群主席」 桃園率團赴「歐洲綠色首都」交流

疫情席捲全球,但國際間的實體交流已持續展開。5月9日,在距離台灣將近一萬公里的阿爾卑斯山谷內,法國格勒諾布爾大都會區的「永續城市物流工作坊」中,聚集了來自全球10個國家、13個城市的代表與會共同交流。其中,桃園市更是以全球首屆「生態物流社群主席」之姿應邀參與,這是國際疫情暴發以來,桃園生態物流社群所進行的首次實體城市外交。

日期:2022-05-11

政治社會

台灣用電劇增12.6%,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電量大增、區域電網恐拉警報

去年五月中下旬接連二次的大停電,造成全臺輪流停電,影響約481萬民生與工商業用戶無電可用,而513、517大停電也讓臺灣缺電危機再次浮上檯面,臺灣為什麼總是缺電?

日期:2022-05-09

政治社會

捷運開不動、大巨蛋點不亮...比缺電更迫切的「台灣電網危機」:為何有電卻送不進去?

編按:歷經馬郝柯3任市長、延宕逾20年的電力建設松湖超高壓變電所,據了解將在11/24都市計畫審議會議排定審查。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電與北市府多次溝通後,9月底都審會議通過松湖變電所「下層」設施,但「上層」建築物退回,要台電納入更多公益設施、外觀須重新設計等,不過就算闖過都審、開始動工,最快要7年才能完成。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曾在早前的辯論中提到,台北市有22件用電申請案被限電,因此無法核供電力,台電後發出聲明指出,台北市不是沒有電,而是電送不進去。台電強調,已與北市府多次溝通達成共識,盼候選人回歸專業探究實際問題癥結,台電在後續行政程序上將盡最大努力,也非常願意持續與北市府團隊溝通,共創台北產業發展及供電雙贏。經濟部長王美花也針對限電一事表示,台北市並不缺電,問題在於輸電,台電希望能和台北市政府在松湖變電廠規劃上好好合作、解決用電問題。而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則是說,黃珊珊從議員到副市長都一直阻擋松湖變電站解決方案是事實,「她當了副市長也提不出更好作法,這也是事實」。《今周刊》早在2022年5月,第1324期《台灣電網危機》探究供電危機成因,不能只爭論「缺不缺電」,因為電網的脆弱,是眾多因素加總現象。(原文刊載於2022/5/4,更新時間為2022/11/22)

日期:2022-05-04

政治社會

捷運開不動、大巨蛋點不亮...比缺電更迫切的「台灣電網危機」:為何有電卻送不進去?

「南港這裡,生技園區現在已經有30多家廠商有意進駐;花卉公司要裝冷氣控制溫度維持品質;還有大巨蛋、捷運……,每一項都是必要的產業、民生用電。」拿著一張用電需求無法被滿足的重大建設列表,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仔細解釋每個用電戶的重要性。

日期:2022-05-04

科技

台積電、聯電、信義房屋等上巿9強 連8年名列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5%前段班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布第八屆「公司治理評鑑」結果,受評的913家上市公司依得分情形,連續8年名列5%的企業僅包括台積電、統一超、台灣大及信義房屋等9家,而信義房屋是房仲服務業唯一,且評鑑分數破百。

日期:2022-04-30

焦點新聞

【還海行動1095】連結各界清除海廢 製成新國民藍白拖 落實循環經濟

行政院推出為期四年、總預算65億元的「向海致敬」政策,每年花費近八成經費用以清潔海岸,但,海真的變乾淨了嗎?。去年《今周刊》實地訪查全台灣海岸現場,發現陳年廢棄物及新生垃圾依舊佈滿在溪河畔、入海口及淺灘的不堪真相,引發各界關注並採取更積極的清廢行動。為保育及永續海洋資源,《今周刊》於去年世界地球日率先發起【還海行動1095】計畫,第一年號召產官及民間組織等12家夥伴、舉辦5場淨灘活動,清除2,572公斤海廢,將9,375個寶特瓶成功變身成2,440雙「新國民藍白拖」;計畫邁向第二年,再有七家政府企業單位加入行列,共同實踐ESG精神,促進循環經濟。

日期:202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