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跟一群跨國藥廠的台灣CEO餐敘交流,會中聊到目前台灣的生醫科技可能美國跟日本等大國相差10~20年,即使台灣非常努力,因為大家都在進步,可能20年後都沒有辦法超日趕美。但國土面積和人口和台灣相差不多的瑞士,為何可以出現Novartis (諾華)、Roche(羅氏)、AZ(阿斯特捷利康)…等國際大藥廠,這就說明了資源的多寡、國家的大小,並不是能否躍上國際舞台的重點。
日期:2023-10-04
(今周刊1398)被壽險業者形容為「大魔王」的ICS(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將於二○二六年上路,雖然上路時程還有兩年多,且金管會也陸續提出緩衝、在地化配套措施,但超高標準的監理規範,讓壽險業者現階段已如臨大敵,此外,產、學界也開始積極討論,當難搞的ICS上路,保險業現行監理制度中的「淨值比」規定,是否還有存在必要?
日期:2023-10-04
最近國際外交舞台上最熱門的詞彙,就是「去風險」,從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習拜會」,再到俄羅斯外長聯合國演說事件,看得出列強試圖降低衝突、想要完成和解的「去風險」。
日期:2023-10-04
近年金融情勢詭譎多變,投資操作難度也跟著大增,進入「什麼都不太確定的年代」,投資人更需要充實自己。《今周刊》導讀三本投資書,從股市大泡沫的故事,到如何解讀聯準會,再到不燒腦的無痛理財術,希望能讓讀者有所收穫。
日期:2023-10-04
成立一甲子的老牌包材廠大全彩藝,橫跨國內食品、醫療、電子產業等包材代工,甚至拿下電子業過半市占的包材生意,疫情後喊出營收、獲利雙位數成長。
日期:2023-10-04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10-03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10-02
談及近年全球資金流向,呂張投資團隊總監呂宗耀分析,觀察自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從中國股市流出近1700億美元的資金,他更提示投資人有3個地方的股票市場「一定不要悲觀」看待。這3個股票市場,分別是日本、印度與台灣。 呂宗耀分析,這段期間,日本股票市場流進407億美元、印度流進170億美元,台灣則是流進近120億美元,雖然他不知道是不是從中國流出的1700億美元流到這三個地區,但他強調日本、印度和台灣三個地區股票市場的未來,「我相信你沒有任和理由去看壞它」。
日期:2023-10-02
ETF成為台灣投資人新寵,自2018年ETF資產規模正式超越共同基金後,仍持續水漲船高。如今台灣ETF資產規模已來到3.2兆元、受益人破550萬人,也就是平均每4人就有1人投資ETF。
日期:2023-10-02
進行個股基本面分析時,相信投資人都曾遇過「獲利表現亮眼,但股價不漲反跌」窘境。全職交易人梁展嘉解釋,無論是營收、財報數據都有滯後性,若只仰賴公開資訊做買賣依據,很容易會錯過買進時機。梁展嘉透過多年台股投資經驗,自創一套「一線投資法」並於每年第四季執行,他強調:「這套方法回測36年都是正報酬!」
日期: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