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虧損的營建股大華建設,在六月股東會改選前夕,爆出萬安生命前董事長吳珅篁個人的投資公司入股消息,讓股價大翻身。吳珅篁為何看好華建?他的目的又是什麼?
日期:2014-05-08
不要高估自己的理性,其實你的投資行為總是受到貪婪與恐懼的情緒操弄。《今周刊》特別邀集投資理財專家,為投資人設計出穩健、簡單而實用的投資檢查表,讓你的投資立於不敗之地。
日期:2014-03-06
金融海嘯後,基金投資成果如何?根據《今周刊》調查,近四成投資人不賺不賠,而無法面對定期定額虧損,處理態度消極者高達五成。基金窮忙族想翻身,光靠市場回升並不夠,得努力做功課。
日期:2014-01-16
為理解魏家是否藉不合理的貸款額度炒房,《今周刊》詳細調查魏家持有帝寶產權狀況。結果發現,四兄弟自二○○五年起陸續購買帝寶,至今已在這個社區買下十四個物件,包括一人一戶兩號打通的整層寓所,共分成十戶。
日期:2013-11-28
今年第三季貝萊德集團在全球十二國家、針對一萬七千人,做了一份全球投資意向調查。從結果顯示出,台灣投資人積極理財、名列前茅,但對中長期退休規畫極度沒信心,究竟為什麼?
日期:2013-11-21
認知心理學家Kahneman以心理學實驗來研究經濟行為,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Kahneman與其研究夥伴Tversky提出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在這個理論中指出,人們並不是理性的進行經濟行為,而是存在許多的心理偏誤,而心理偏誤的研究也成為財務行為學的重點。隨後Shefrin與Statman兩人延伸了展望理論,發現人們為了避免後悔,很快地把獲利的股票賣掉(即便它還有機會再漲),同時繼續抱著虧損的股票不放(即使它可能會繼續大跌)。這種投資人的心理偏誤,就是有名的「處分效果」。
日期:2013-10-09
為什麼大戶與散戶命運差很大?《今周刊》針對一百位超級營業員進行調查,透過他們第一手觀察發現,兩者在認賠及獲利態度、進出場及加碼時機等五種投資行為,皆大不相同,想要終結虧損命運的散戶投資人,一定要知道。
日期:2013-08-29
認知心理學家Kahneman以心理學實驗來研究經濟行為,獲得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Kahneman與其研究夥伴Tversky提出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在這個理論中指出,人們並不是理性的進行經濟行為,而是存在許多的心理偏誤,而心理偏誤的研究也成為財務行為學的重點。隨後Shefrin與Statman兩人延伸了展望理論,發現人們為了避免後悔,很快地把獲利的股票賣掉(即便它還有機會再漲),同時繼續抱著虧損的股票不放(即使它可能會繼續大跌)。這種投資人的心理偏誤,就是有名的「處分效果」。
日期: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