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脫歐、美國未升息、中國經濟趨緩,下半年將如何牽動台股表現,《今周刊》專訪四大專家,分析美中台三地經濟狀況,提供投資方向。
日期:2016-07-14
Suming(舒米恩)一度想遠離部落、遠離家鄉,如今他藉歌唱,找到生命的方向,一首他與父親一同寫的歌,讓他的故鄉、原民音樂閃閃發亮。
日期:2016-07-07
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暫時落幕,但民眾觀感卻從原本的同情轉為疑慮,蔡英文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甚至遭到質疑,為什麼?
日期:2016-07-07
曾經,他是超高人氣的首都市長,一上任就要單挑財團;如今,他施政評比居六都之末。就任一年半,台北市長柯文哲是如何陷入困境,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嗎?
日期:2016-06-23
導演曲全立腦中曾經長了顆拳頭大的瘤,幾乎被醫師宣判死刑,度過難關後,全力投入3D技術。
日期:2016-06-16
甫出爐的第十一任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是享譽國際的生化、化工等跨領域專家,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他說自己是「很平凡的人」,種種光環與成就,憑的就是熱情。
日期:2016-06-09
一陣暴雨,淹了桃園機場二航廈;一樣慣例,揪出源頭是排水道超載,下令改進懲處;恍若「巫師思惟」的究責文化,成為官方做事SOP,邁向「工程師思考」路還長得很。
日期:2016-06-09
三十四歲前,蔡松諭是一個到台北打拚的小林子弟;三十四歲後,他扮演小林重生推手。先是引領「日光小林」重建,之後找來企業家出資成立二○二一社會企業,他打造的「老梅經濟圈」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讓回鄉不再與失業畫上等號。
日期:2016-05-26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擁有資源的城市持續發展,鄉鎮卻逐漸凋零。青年,正是沒落鄉鎮重生最需要的活水。三個台灣青年選擇回鄉灌溉,用創新打造在地經濟,讓一個個鄉鎮,像一顆顆沉眠的種子,發出希望的芽。
日期: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