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托嬰中心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托嬰中心共有103項結果
職場

公司要求員工提出快篩陰性報告才能上班,這樣合法嗎?勞動律師怎麼說

「雖然疫情警戒已經降級,但之前還是有傳出企業職場群聚感染疑慮案例,所以公司要求員工都要提出快篩陰性報告,才能夠上班,這樣的要求合法嗎?」

日期:2021-08-27

政治社會

「育兒津貼、托育補助」加碼拍板!8/1起各加1000元、「明年領更多」 一圖秒懂補助辦法

家長快看!為了落實總統蔡英文「0至6歲國家和你一起養」的政見,衛福部從8月起調高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各新台幣1000元,並提早到第2胎就加碼補助,領育嬰留停津貼、弱勢家庭也可同時請領。

日期:2021-07-31

全台防疫報導

北市確診者曾赴上引水產、內湖家樂福 柯文哲看解封:不贊成一下開放

台北市今(24)日公布新增7個確診者,其中有兩名案例分別在17日與21日曾赴上引水產與內湖家樂福。針對台北市的疫情發展,台北市長柯文哲分析,每天確診案例大概都可以壓到10個以下,但其中感染源不明的案例還是有1到2個,因此呼籲市民「不要去開party(派對)」。

日期:2021-07-24

全台防疫報導

爸媽看這裡!1人可顧4嬰幼兒 托嬰中心、居家保母「收托指引」來囉

全國27日起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衛福部已研擬完成「托嬰中心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及「居家式托育服務(保母)因應COVID-19防疫作為建議注意事項」,各縣市政府於符合相關防疫管理指引下,可開放托嬰中心(含托育家園)及居家保母收托,不過仍須研擬配套措施及查核機制,以利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共同遵守,並強調於開放措施同時,更應兼顧防疫作為。

日期:2021-07-24

全台防疫報導

確診跨縣市足跡、熱區地圖全揭露 「疫調輔助平台」7/26上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我國新增24本土確診案例,其中又以新北市9例為最多;為因應將來降級解封及協助精準疫調,已建置完成「疫調輔助平臺」,預計於今(110)年7月26日上線,提供熱區地圖、疫調軌跡、簡訊實聯制疫調查詢等功能之整合平臺,嚴格限制提供各地方政府有權進行疫調之人員登入使用,以協助地方政府疫調人員能更便捷進行疫調工作。

日期:2021-07-24

全台防疫報導

雙北逆時中 降級飲食不鬆綁 「群聚吃飯擺最後,觀察一週再說」

全台7月27日起降為二級警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相關指引規範,針對各界關注餐飲業內用問題則「微解封」,只要按餐飲指引辦理即可開放。不過,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由於北市仍有潛伏感染源,因此與新北市長侯友宜溝通後,原則上遵守中央、但「群聚吃飯擺最後」,公園涼亭、運動公園、活動中心等都開放,餐飲內用則還要一週密切觀察,再決定是否開放此外,動物園、圖書館、兒童新樂園、天文社教館等場館,則因要時間整理,原則上8月1日才會開放。

日期:2021-07-23

職場

一張表看:疫情期間勞工可以請的8種假,這些情況可領全薪

這波疫情來得又急又猛,雙北於5月15日升級為三級疫情警戒,5月19日全國統一升級為三級。三級警戒經過二次延長,目前至6月28日,學校則持續停課至暑假,大學指考甚至因此延期。

日期:2021-06-18

台股

中國開放三胎,麗嬰房、淘帝股價飆,只是短線話題嗎?一張表盤點:10檔長線看俏的「生育概念股」

中國在今年5月31日宣布研擬開放三孩政策鼓勵生育,企圖擴大人口紅利。在短期間之內,或許對實質的經濟影響不大,但是中長期來看,人口政策的進一步開放,將有助於緩解中長期中國人口老化所帶來的總需求不足,為中國經濟發展動能注入更多年輕的活力。

日期:2021-06-08

全台防疫報導

紓困4.0懶人包/CDC祭5大措施 加碼弱勢補助、擴大急難、照顧服務單位...等

行政院拍板紓困4.0原則,加快對弱勢民眾、因停業影響之事業紓困補貼。衛生福利部將陸續加發弱勢民眾生活補助、擴大急難紓困、未滿2歲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照顧服務單位紓困、住宿式機構及社福事業單位等5大措施紓困。

日期:2021-06-03

焦點新聞

新北公布確診足跡》擴及中永和、土城、三峽! 柯P:北市不再公布疫調、確診足跡 「這樣做」比較實際

新北市成為COVID-19疫情熱區,今(17)日全國新增本土確診案例為333例,其中新北市就囊括143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也罕見地在上午及下午,各開一場記者會說明疫情狀況。侯友宜表示,請新北市民做好警戒,目前防疫警戒,正朝向升準四級整備,請民眾要有未來可能採「高度管制、低度活動」生活方式的心理準備。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則在今天第二次疫情記者會指出,台北市昨(16)日共篩檢1130人,陽性率約10%,顯示疫情相當嚴重,快篩站篩出許多社區中潛伏的確診者,所以醫療量能會非常緊繃。他認為,現在疫調、公布足跡已經沒有意義,從確診到回去找接觸者比較實際。

日期: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