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晶圓代工二哥聯華電子(2303)捐助1.2億台幣,將國立清華大學原本的資電館整修翻新後,以已故前校長劉炯朗命名的「劉炯朗館」,周四(25日)在清大舉行啟用典禮,聯電董事長洪嘉聰、共同總經理王石及簡山傑,以及多位副總經理等高層全部出席。2021年11月聯電確定要捐款整修清華資電館,並更名為劉炯朗館。本案主要推手,也是時任清大校長賀陳弘今天致詞時透露,當時預定金額是3000萬台幣,沒想到歷經新冠疫情對於施工材料缺乏的影響,捐款金額一路拉高,最後是大增四倍至1.2億台幣。
日期:2024-04-25
很多人認為,策略是管理高層的事,他們在外部顧問的協助下制定策略,然後把策略交給組織裡的其他人去執行。
日期:2024-04-25
全球覺醒,隨著減碳目標時間加快,企業正面臨著永續轉型的關鍵時刻,TDCC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也不例外,從過去的資料保管者,搖身轉變成資料的應用加值者,還推出公司投資人關係整合平台(ESG IR平台),是全球第一個同時服務發行公司、機構投資人與一般投資人的ESG資訊平台,進化為資本市場更強大的後臺。
日期:2024-04-25
到阿里山旅遊又有新玩法!雄獅旅遊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鐵處共同打造、升級版阿里山林鐵觀光列車「栩悅號Vivid Express」,將於5/24正式啟航。阿里山林鐵自2009年88風災後重創,已中斷15年。原於2015年要搶通,但當年杜鵑颱風來襲,又造成42號隧道崩塌。因此,阿里山小火車只能從嘉義火車站行駛到十字路站,遊客必須要轉乘接駁車抵達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在當地政府的極力搶修下,42號隧道去年底完工,並期待在7月1日全線通車,屆時小火車即可直達終點站—阿里山車站。
日期:2024-04-25
今年國內動物界盛事「2024巨型草食獸麻醉工作坊」短短五天的時間,從動物保育經驗及動物麻醉技術,更結合大型動物健檢的實務操作,無論規格、天數,都堪稱國內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課程前兩日由國內外專家於台北六福萬怡酒店進行研討會,分享野生動物麻醉基礎知識和各種物種的麻醉技術,包括犀牛、河馬、長頸鹿等等。接下來三天則移師到六福村主題遊樂園暨野生動物園進行現場演示和實際講解體驗,過程中各學員可透過與國際專家合作互動與請益,獲得國際級動物園醫學的寶貴經驗。
日期:2024-04-25
創業10年的「GOAT」是一個運動鞋和高檔服裝的電子商務平台,在170個國家做生意。有100萬賣家、5千萬會員。販賣的產品包括350個品牌。他們的10年,是一個克服人性弱點的故事。
日期:2024-04-25
《地球解方 2024永續設計行動年會》由主辦單位5% Design Action,聯合跨領域的五大策略夥伴:電通傳播行銷集團、Kantar凱度集團、聯合線上、TVBS、DreamVok意集設計,已連續四年於世界地球日4月22日舉行。世界地球日辦公室也連續四屆錄影支持年會,世界地球日活動經理Evan Raskin 再次強調今年的主題「多一塑不如少一塑」(Planet vs. Plastics),舉例說明塑膠汙染帶來的全球性影響,包含有毒的塑膠垃圾幾乎存在於地球上的每個角落,從地表最高處珠穆朗瑪峰頂到馬里亞納海溝無處不在。據估計,每年有多達1億隻海洋生物因塑膠汙染而死亡。且塑膠微粒已進入人類食物鏈,平均每人每週攝取約5克的塑膠微粒。研究顯示,長期暴露於塑膠化學物質中,可能導致荷爾蒙失調、神經系統損傷、糖尿病、肥胖,甚至癌症等健康問題。因此世界地球日呼籲到2040年將塑膠生產減少60%,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用品已經刻不容緩!
日期:2024-04-25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週四(4/25)協同準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公布最後一波內閣、國安首長人事,總統府秘書長由屏東縣前縣長潘孟安出任,國防部長由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轉任、外交部長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轉任。賴清德在記者會上對中國喊話,中國要有自信,要願意面對台灣人民託付的民選合法政府,這樣才是兩岸交流的正道。如果一直不願意面對台灣民選的政府,而只是跟在野設定前提的交流,不會得人民支持,對兩岸和平發展,更不會帶來正面影響。
日期:2024-04-25
準總統賴清德週四(4/25)親自主持宣布第6波新內閣人事,6位國安團隊成員包括:總統府秘書長由前屏東縣長潘孟安接任、外交部長吳釗燮回任國安會秘書長、外交部長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接任、國防部長顧立雄,國安局長蔡明彥則是續任,退輔會主委由國安會諮委嚴德發接任。至於主掌兩岸事務的陸委會主委,由海基會董事長兼秘書長邱垂正接任,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擔任海基會董事長。賴清德在記者會中強調,中國應該要有自信去面對,台灣人民託付的民選合法政府,這才是兩岸交流正道,若一直不願面對,而只是跟在野設定前提下的交流,不會得到人民信賴跟支持,長期以往對中國也不是好處,也不會對兩岸和平發展帶來正面影響。
日期:2024-04-25
全球正面臨著一系列的嚴峻挑戰。從氣候變遷、資源短缺到社區持續都市化和創新科技的日新月異,不僅帶給各國政府和企業前所未有的壓力,也推動了一場全球性的轉變。
日期: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