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滿!如果你近來有預約餐廳的經驗,大概已經對訂位人員千篇一律「訂位已滿」的標準答案,感到既習慣又厭煩了。
日期:2023-01-11
撰文/陳喬泓(本文撰寫時是2022年底,作者給讀者們的2023年投資指引)2022 年在俄烏戰爭、通膨升溫及聯準會強力升息等利空因素下,全球主要市場皆呈現下跌走勢,台股同樣也無法倖免,加權指數在年初來到18619 點歷史新高後,瞬間反轉向下,大盤跌破萬三大關,累積跌點近六千點,波段跌幅高達-32%。當指數從高點下跌逾兩成時,代表股市正式進入空頭行情,根據過往歷史資料顯示,從1990 年至今,台股共經歷十次空頭市場的洗禮。其中,少則跌23%,最多跌65%(2000 年網路泡沫),平均跌幅約39%,最快3 個月止跌向上(2020 年新冠疫情)、最久跌一年8 個月,平均空頭時間接近一年。
日期:2023-01-07
有錢人住的區域,跟一般人住的區域,產出的垃圾是不一樣的。當然這並不是百分百絕對,但因為能看出這樣的趨勢,所以我想應該也八九不離十吧。(原文發布於2021/3/30)
日期:2023-01-07
編按:今年30歲的葛瀚中從2017年起,每年在PTT股版分享自己的投資績效,他用50萬本金投入股市,透過現貨、期貨的當沖及波段操作,第一年就賺進人生第一桶金,2018、2019年獲利約在300~400萬間,2020年搭上大多頭列車,更一口氣賺了近2千萬,被PTT鄉民封為「少年股神」。
日期:2023-01-05
編按:很多人都知道,理財作家富媽媽十方,因為一場家庭火災開始學習理財而致富。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她跟科技業的先生,兩人實際上如何安排薪水?如何計算目標?做哪些事來達到目標?在他們家會做簡單的家庭財報,每年認真看待邁向自由的「業績」。比如: -為加速存下本金,他們有幾年時間選擇不出國旅行。-為了資產累積效率,他們尊奉「不買自住房」的鐵律。-在他們家,不檢討「年收入」,而是檢討「被動收入」的目標達成率。 直到幾年前,先生因科技業工作壓力太大,長期飲食不正常不僅得了糖尿病,甚至患上重度憂鬱症,嚴重到無法下床去上班,而在46歲那年,毅然離開職場。以當時情境說是「被迫提早退休」也不為過。只不過,多虧多年來長遠布局,使得他們當時被動收入已大於家庭支出,早就財富自由,先生本來就隨時可以「主動」提早退休。 或許有人會覺得,科技業薪水高,當然可以財富自由。真的是這樣嗎?有多少高薪的人,還身陷高額房貸、家計負擔,或者為籌措孩子未來教育費用,而不敢想像自己何時才能退休?事實上,薪資高低並非主因,有計劃的分配、運用有限的上班族薪水,打造出被動收入系統,才是真正的關鍵。很多人會自我設限「以我的條件,不太可能達到財富自由……」,但事實上,下定決心的那一刻,你的命運就改變了。以下舉出1個激勵人心的真實故事,沒有高學歷、家計負擔重、低薪工作者,他們都做到了。
日期:2023-01-03
前幾天聽到朋友分享一件近期令他受到刺激的事情,他說最近他才知道,原來他以前高中時候看輕的親戚同學,現在發展的很好也很有規劃,剛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日期:2022-12-30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對父親最深刻的記憶之一,就是他的大手握著舊舊的咖啡色十元英鎊大鈔。他習慣將鈔票收入褲子後方的口袋。他總是把那些鈔票前後對摺,鈔票上的女王頭像整齊地對著同一個方向。他只用現鈔付帳,還喜歡討價還價,爭取折扣。他經常帶著我去酒吧、旅館和餐廳,並購買店內的擺設、裝飾品與儲貨。我們在量販店結帳取貨時,父親會讓我購買一大箱的糖果。回家路上,我吃了一堆糖果,並且對父親心生敬佩,希望自己長大後能和他一樣賺那麼多錢。
日期:2022-12-29
台灣有1萬7千多家補習班,比便利商店還多,每年衍生的消費糾紛,近8成與退費相關。現行法規過度向業者傾斜,面對合法卻不合理的退款機制,消費者只能當冤大頭?
日期:2022-12-28
1982年出生的洛卡(LOCA),24歲那年為了學好英文,帶著20幾萬到澳洲打工遊學,第2年買了一張5千美元(約15萬)的環遊世界機票,花一年時間遊歷40多個國家,再返回澳洲工作1年,回到台灣。「旅行,其實就是一小段的人生。」浪跡天涯回台後,將這3年在路上發生的故事寫下來。他當了2年部落客,2019年底出版《洛卡—其實我們一路都在路上》。他並決定將版稅捐出成立一家社會企業,推出「公益旅行」贊助計劃,「每隔一段時間挑選出贊助的旅行計劃,受益的旅人回來後,貢獻出旅行期間的創作,如文字、音樂、圖畫、影像等,5成收入回饋到計劃中、永續運轉。」受疫情影響,計劃延宕了3年,洛卡說:「希望明年可以落實。」
日期: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