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3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在全球掀起風暴,但台灣在那一刻,除了搶買口罩、酒精以外,生活尚未受到太大的衝擊。
日期:2021-05-28
一個年過50歲的中年大叔,能不能靠著150萬的本金,達到年領36萬元的夢想?答案就在有紀律、有方法地存股。透過《存股助理電子報》建議的4種策略,幫他規畫出兼顧股息成長與資本利得的股票配置,15年後要搖身一變成為股市包租公,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具體可行的聚富計畫!
日期:2021-05-28
高雄市經發局「新南向碩士學生班」今年4月份展開企業參訪,由業主出題、學生解題,與創辦人面對面溝通解方。其中,高雄新創業者先進醫資創辦人黃兆聖大方分享自身經歷,講述因病放棄從醫夢想,到如何創業助人的心路歷程,令在場學子無不動容。
日期:2021-05-28
國內疫情嚴峻前所未見,如何提升快篩量能、儘快建立中央與地方對確診認定的標準,以及後續處理流程的共識,都是阻斷病毒散播、快速控制疫情的關鍵。
日期:2021-05-26
近期隨著COVID-19疫情升溫,防疫保單再次掀起銷售熱潮。金管會保險局統計,截至今年5月17日為止,整體產險業防疫保單新契約件數高達289萬件。在5月13日至19日,市場一口氣新增53萬張新契約保單,顯見民眾對於防疫保單的需求仍相當大。若以一人投保一張保單計算,全台達12.6%人口購買防疫保單,光是保費收入就超過13億元,而完成理賠的件數則為658件。但消基會指出,確診數激增恐衝擊醫療量能,未來若有買防疫保單的確診者,因量能不足無法住院,而改進入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等地方治療、隔離,可能會產生許多理賠爭議。
日期:2021-05-25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一位多次被大學解雇、降職減薪的女科學家,致力研究mRNA,經過千萬次的不懈實驗,新冠肺炎疫苗終於問世,也讓這場疫情看見了曙光,進而揭開這項成果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日期:2021-05-19
這篇文章雖然是去年前寫的,今天回過頭來看,依舊適用。看著別人的股票狂漲,自己手上的股票是虧損的,心裡面肯定不好受......有些時候,會造成虧損是因為理財基本功沒做好,才會導致自己失去判斷能力,亂賣股票。理財投資的基本功是啥?最簡單的就是「把投資要用的錢與過生活要用的錢分開」。文中會詳細解說,要怎麼「分錢」,在操作投資時會比較流暢。
日期:2021-05-13
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用一段話完美總結了大膽預測的典型問題,他說道:「讓我們陷入困境的並非無知,而是看似正確的錯誤論斷」(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日期:2021-05-13
上周五,全美最大油管營運商「殖民管線」(Colonial Pipeline),因遭駭客攻擊,被迫暫停所有油管運作,導致德州和紐澤西州之間,長達5500英里(約8850公里)的輸油網絡,一夕停擺。
日期: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