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我看完《輝達之道,The NVIDIA WAY,黃仁勳打造晶片帝國,引領AI浪潮的祕密》這本書,正好遇到DeepSeek造成美國高科技股大跳水,其中輝達首當其衝,我就整理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日期:2025-02-03
知名華語小說家及編劇瓊瑤辭世,享壽86歲。她的逝世不僅震動華語世界,還引起英國權威媒體《經濟學人》的高度關注,罕見地刊登訃告。該刊於本月9日發表的內文,不僅回顧了瓊瑤的一生,更深入探討了她的作品及個人經歷如何塑造華人世界的愛情觀與文化價值。
日期:2025-01-26
今周刊編按:立法院會周二(1/20)三讀通過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大砍新台幣2075餘億元,民生、國防、外交、醫療、社福..等預算無一倖免。從原本歲出編列3兆1324億餘元,降為約2兆9248億元,刪減比率為6.63%,創下歷年來新高,相較過去16年都刪減200多億,這次刪減數是過去的至少10倍。 其中文化部114年主管預算原編列290億元,初步刪除11億元、凍結34億元。文化部指出刪除部分,包括國內外旅費、水電費、一般事務費等5.9億元外,其他被刪除項目包含媒體宣傳5943萬全數刪除、公視及TaiwanPlus 2.43億、中央社1600萬、黑潮計畫4000萬、表演藝術2000萬、中正紀念堂3000萬、聯合典藏庫房1億、對民間團體、藝文工作者等補助165萬等共5.1億元。以下為律師呂秋遠對於文化預算刪凍發出的不平之鳴。
日期:2025-01-23
(今周刊1466-1467)倒在冷冰冰的地板上,眼角淚水潸潸滑落。電影《角頭-大橋頭》裡,施名帥飾演的「阿猛」一角,因捲入幫派紛爭,最終為保護弟弟犧牲自己。
日期:2025-01-22
一隻像在電影《台北物語》出現過、及膝高度的黑色杜賓陶瓷狗,默默守著舊公寓大門後的小院子,從院子再鑽進地下室,眼前是空蕩蕩的排練場,長型空間底端有兩間小辦公室,外頭擺著兩張罩著灰布的舊沙發。
日期:2025-01-22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5-01-22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終於在周二(1/21)三讀通過,行政院編列之總預算歲入3兆1534億元,歲出編列約新台幣3兆1325億元,最終立法院共刪了2075億7425萬9千元、另凍結約2600億元,歲出降為約2兆9248億元。盤點遭立院刪除、凍結的預算,對普羅大眾影響甚鉅,橫跨電價補助、民生消費如文化幣、iPhone17、Switch 2認證等,甚至一般政府事務,如辦理護照都受到影響。
日期:2025-01-21
國民黨提案將公視23億元預算擬全數刪除,理由是因旗下「Taiwan Plus」平台稱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為「重刑犯」、講述二戰台籍日本兵的戲劇《聽海湧》竄改歷史,引發國內多名導演反彈,在網路上串聯罷免。導演楊力州在臉書上呼籲相關從業人員投入公民罷免的影片支援工作,許多影視工作者也在楊力州的臉書下方留言,表示願意協助投入罷免影片拍攝。前文建會主委邱坤良、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導演王小棣、陳玉勳、政大廣播電視學系教授陳儒修等人也發起連署,以反對刪除公共電視全年度預算,希望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讓公視可以延續。 而7位民進黨立委邀請王小棣及影視圈代表,週五(1/17)召開「拒絕藍白政治黑手 捍衛台灣影視命脈」記者會,當記者會快結束時,陳玉珍現身想請大家留下來聽她的意見,但與導演、編劇陳世杰爆發口角。而後國民黨團強調,經過開會協商溝通、整合多位委員意見後,拍板將提案修改為刪減1%、也就是刪除2300萬元。
日期:2025-01-17
立院近期針對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進行協商,然而國民黨、民眾黨立委提出數千億預算刪減、凍結案,也被網友和綠營質疑,很多都是「蝦」(瞎)砍,例如中國失信不買宏都拉斯的白蝦,藍委卻大砍外交部預算4億元。對於國民黨立委刪除「節能家電補助」相關預算近一百億元,恐衝擊民眾採購節能冷氣、冰箱補助,電器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廖全平表示,除了將影響節能減碳的目標,若沒有3千元家電補貼汰換誘因,也會影響家電業銷售,恐引起消費者反彈,盼立委慎思。知名導演楊力州也公開批評藍白刪除公視預算,台灣影視工作者政治理念不同,但對創作的尊重是一樣的,藍白刪掉公視所有預算,將讓影視工作者反撲,他也呼籲有意願的影視工作者一起支援罷免團體拍攝影片。《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聽海湧》導演孫介珩也都對藍白砍公視預算發聲。民進黨團書記長蔡易餘批評民眾黨立委黃國昌,竟然提案說為有效打詐,避免民眾再遭受詐騙所苦,竟將9億元的刑事警察局業務費大砍2億元,實在是「神邏輯」。對此,民眾黨16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回擊,民眾黨立委黃珊珊說,該提案在警政署說明後,已經改成主決議,提案目的是要求提升全民防詐能力,台灣編列一兩百億防詐預算,但卻越打越詐,立法院本來就是要要求不能浮編,「沒有刪減打詐預算,是改成主決議」。
日期:2025-01-16
(今周刊1465)這是人人都被詐團鎖定的年代。根據警政署打詐儀錶板,國人單月被詐財損超過124億,與詐騙抗戰,需要更具體的新行動、新解方。為了保房產,8成民眾不知道的地籍異動通知服務,應該加速推廣。為了保存款,解除定存同步「通知第三人」,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多一層防呆機制,就像是為身家財富多上一道鎖、讓詐團施詐多一道關卡。讓「+1的力量」層層串聯,才能鋪陳最強韌的防詐保護網。
日期: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