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我是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我是共有5149項結果
情感關係

退休養老是自己的責任!有些長輩動不動喊「我快死了」,50幾歲就指望兒女奉養「你吃掉的是孩子的人生啊」

父母照顧好自己,是自己的責任!兒女是協助者,不是負責人。

日期:2023-02-07

金融

「在我手上沒有一家企業跑掉!」拚命三郎林修銘奔走新創圈:留不住好公司,就是對我最大的指責

根據《財訊》報導,2022年8月,林修銘以史上最年輕的黑馬之姿,接掌資本市場兵符;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地做各種改革與創新,當然不免引發微詞;但他認為,做對的事,就要扛得住。

日期:2023-02-06

政治社會

「批評我的人,繳稅絕不超過1億」!曹興誠入籍新加坡被批為避稅:去年繳給台灣16億

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去年宣布捐出30億加強國防,還要申請恢復中華民國籍。他日前宣布,已拿到新加坡國籍放棄證明書,遭《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嗆,「兩岸如果發生戰事,曹興誠會第一個落跑。」對此,曹興誠稍早在臉書親揭新加坡放棄國籍的手續,已於2月2號拿到新加坡正式通知,取消了新加坡國籍。表示那些說他逃稅的人,「他們一輩子交給國家的稅,加起來都不會超過新台幣1億元。」

日期:2023-02-06

理財

「我連剖腹產的錢都是找爸媽借的,只恨當初怎麼就想做全職太太,現在出去應聘都沒人要...」

窮困最大的痛苦,是根本沒有選擇「要」或者「不要」的權利。擺在面前的只有一條路:不要。

日期:2023-02-06

政治社會

星雲85歲預立遺囑、遺產金額曝光!「本想活到80歲就好」...《真誠的告白》談如何分配身後事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週日(2/5)下午離世,享耆壽97歲。他因曾中風後健康走下坡,加上長年罹患糖尿病,每兩天就要進高雄長庚醫院洗腎,晚年外出行動幾乎都靠輪椅代步,甚至雙眼都看不清,但星雲的意志力堅定,他曾告訴醫療團隊說「出家人不怕死」。星雲在85歲時就預立遺囑,2015年他在人間福報的文章中提到,自己在60、70歲的時候,身體還很健壯,就想活到80歲就好了,哪裡知道,又這樣繼續的活下來,當然人生總是生命有階段性。至於遺產部分,星雲曾透露自己估計有2000多萬財產,已全部捐作公益信託教育基金,包括寺廟、學校、電台資產、寫書的稿費也都全部捐出,「一生沒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眾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歸於社會」。

日期:2023-02-06

美食旅遊

那天,幾個老外揭開台北捷兔序幕 50年過去從年輕到老,讓老謝很有感:我也扛一個企業38.7年了

1973年,幾個老外在台北喝著啤酒,揭開台北捷兔的序幕,這幾十個寒暑,不管是下雨,大雪,颱風,捷兔們風雨無阻,大家樂在其中。

日期:2023-02-05

理財

很多命很好的人,最後卻走進當鋪,為什麼會這樣?40年當鋪老闆致富體悟:花錢比賺錢更重要

曾經在一次演講中,有一名高中生來找我,他說我看起來很有錢,我笑著說:「我是有一點錢,但是跟郭台銘比,還差很多。」他想繼續問我如何賺錢,因為他的爸爸看起來很有錢,生活卻過得很拮据。

日期:2023-02-04

理財

年輕從事旅行業年收200萬,晚年卻在開計程車?他嘆:有些事50歲後才懂,真的也晚了

這是位很有福相的運將大哥,他也說很多人都這樣講。年輕時賺到的錢,買股、買房都賠錢就算了,還讓娛樂費用無止境的提高,把家財散盡。這不是三十年前年收入一、兩百萬的人會想到的事,但事情就是發生了。

日期:2023-02-03

職場

空姐被裁員跑去跳啦啦、拍片跳進國際影展!她42歲華麗轉身:砸千萬元壓力不小「靠熱情挺下去」

曾在日航擔任空姐的朱岩蘭,2011年經歷被裁員、父親失智等人生低潮,對未來感到茫然的她,想起在銘傳就讀時跳的啦啦舞,決定組一支啦啦隊,只要是銘傳人就可以參加,這支從10多歲到80歲的啦啦隊鼓勵了她,情緒有個出口,還「活了過來」。慢慢地,她想記錄這支隊伍,催生《老娘就要這麼活》紀錄片。經歷8年拍攝,2020年5月無畏疫情上映,8月代表台灣,勇闖韓國首爾網路影展,自全球294支影片中脫穎而出,入圍最佳紀錄片和最佳概念片,奪得影展壓軸特別獎。素人出身,從沒拍過紀錄片,就在國際影展中嶄露頭角。朱岩蘭趁勝追擊,將紀錄片改編成電影,經歷3年籌設、拍片,2月3日這部熱血的啦啦舞電影《一起一起》上映。她感性道:「跳啦啦給我很多感動,希望這份力量分享給更多人。」

日期:2023-02-02

傳產

退伍隔天就回鄉接家業!池上建興碾米廠第三代:接班前10年我都在學「圓融不唐突」有多重要

民國24年新竹到台中一帶發生芮氏規模7.1的強烈地震,造成超過3千人死亡,上萬人輕重傷的嚴重災情。那一年,我的祖父梁火照,從台中大甲繞了大半個台灣來到東部,離家千里為了糊口,找尋新的機會。祖父來東部時才27歲,一開始先在花蓮富里永豐一帶養鴨,10年後台灣光復(民國34年),與來自苗栗苑裡的友人杜錦枝共同承接曾貴春開創的錦豐碾米廠(原址於今池上杜園),於是舉家遷移至台東池上,後與杜家分開經營。民國35年祖父接手池上市街(今中山路)上的建興米廠,這裡是我們家業的起源。

日期: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