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股表現欠佳,指數跌破22000關卡,ETF包括00919、00878、陸續出現近期低價,其中00878週四(3/27)最低看到21.78元,然而週五(3/28)跌破21.7元,終場收在21.69元。不過ETF投資人熱情依舊不減,根據最新統計資料,68檔台股ETF受益人周增10萬7765人,總人數來到1074萬1005人,連續3周創下歷史新高。整理而言,以新成立的富邦旗艦50(009802)增加5.3萬人最多,而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以及元大台灣50(0050)也都增加逾萬人,投資人還是偏愛台股高息ETF。達人指出,台股高息ETF有股息、又有潛在的價差空間可期,除了適合長期投資外,更是愛好存股領息的存股族投資人,參與台股投資的好選擇。
日期:2025-03-28
20250328編按:受到美國總統川普汽車關稅重拳波及,鴻海(2317)周五(3/28)盤中跌破160元關卡,最低來到155元,跌幅逾3%。外資更連日賣超,光3/27就重砍鴻海3.3萬張。鴻海跌破160元關卡,市場對鴻海的投資看法也逐漸轉變,從「能否回到兩百元」,變成「股價是否將要做頭」,一名網友哀喊「去年賺了600多萬,今年大概都吐回去了」。還有鴻準(2354)跌回到前平台整理區間能買嗎?投資人應該考慮到那些要素呢?(本文首刊於3/27)
日期:2025-03-28
(今周刊1474)「你們單位的『數位轉型創傷症候群』好一點了沒?」「新一代的『AI轉型戰略』搞定了嗎?」AI技術一波又一波席捲而來,企業焦慮節節上升,老闆間的問候語也充斥著AI話題,《今周刊》從轉型痛點出發,尋找產業裡的AI高效生,發現國泰金控、友達、聯發科、Google 等業界領頭羊早已動身,就連最傳統的混凝土廠、織帶廠,都換上AI新引擎。這股轉型浪潮不只是「跟風」,更是關乎未來競爭力的生存戰。
日期:2025-03-19
全球科技業矚目的輝達年度盛會「GTC大會」17日在加州聖荷西登場,美系外資大摩(摩根士丹利)出具最新報告喊燒,預期輝達B300/GB300 AI伺服器9月大量出貨,點名鴻海、廣達、緯創、台達電、奇鋐、華碩、金像電等14家台廠後市看好。
日期:2025-03-18
面板大廠群創今(14)日召開法說會釋出展望,董事長洪進揚表示,群創2024年稅後淨利67億元轉虧為盈,除了顯示器業務,也將持續拓展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OPLP),預計今年上半年Chip-first製程率先進入量產,將應用於電源管理IC、射頻IC、車用雷達等領域。
日期:2025-03-14
元大台灣50(0050)近期股價隨大盤回檔,一度跌破年線位置、周二(3/11)最低來到179元,週三(3/12)則是重新站回均線之上,收182.8元。0050股價在1/7來到206元歷史新高後,雖然一路向下,但日前宣布調降手續費,加上打算分割,這兩大殺手鐧仍吸引許多存股族進場,受益人也持續增加中。根據證交所2月定期定額戶數統計,0050以月增8.6萬,總戶數32.5萬躍居冠軍,超越熱門高股息ETF 00878與006208。有專家分析,小資族存股更重視複利成長效果,0050調降經理費與保管費,未來最低會降到接近0.05%,現在已是市面上經理費最低的台股ETF,對於長期投資來說絕對差很多。
日期:2025-03-13
帝寶(6605)最近股價雖然疲軟,但是業績卻挑不出毛病。二月營收YOY略減,也是汽車AM件產業普遍現象。臻鼎KY(4958)的財報,讓總編深覺該公司具有潛力成為PCB產業的台積電!倒是近來股價頗強的捷敏KY,毛利率雖有起色,但不要忽略去年獲利成長,業外佔據相當份量。
日期:2025-03-12
當護國神山、AI搶盡鎂光燈焦點,不少傳統產業卻淪為「慘」業。台灣產業國家隊要壯大,不能只有少數隊員獨強。轉型、升級讓企業自立自強,加上民間平台、政策法規等外力助攻,搶救產業失衡大作戰,需要企業、政府攜手合作。
日期:2025-03-12
編按:2月在川普關稅和英特爾兩大利空因素下,台積電最後收在1040元,創今年以來的最低點,單月跌幅達到8.37%,遠高於2月大盤的跌幅2.01%。因此含積量高的ETF包括0050、006208以及0052,去年底還在前段班,今年前兩個月都轉為負報酬,反倒是去年人人喊垃圾的高股息,因為成分股沒有台積電,所以較不受影響,整個2月都有2-4%的漲幅,24檔高股息ETF全面領先大盤。以下為財經部落客來點稀飯套餐整理分享的2月台股市值型、高股息、主題型以及債券ETF績效全評比。
日期:2025-03-03
大學學測上週成績出爐,家長、學生在選擇申請入學報名時,心中一定都會有個疑問:哪些行業畢業起薪最高?加薪最快?1111人力銀行蒐羅站內求職資訊,統整出「16大產業起薪排名」,發現起薪最高的行業,仍舊是電子資訊、醫療、貿易、金融、建築等行業。不過,若要比較7年後加薪幅度,增幅最高的竟然是熱門的「礦業能源」行業,顯見再生能源、ESG等綠領職缺,在台灣愈來愈受重視。
日期: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