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成果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成果共有5255項結果
國際總經

川習一通電話讓人民幣飆升 投資攻略看這裡

美國總統川普昨(1)日在推特發文表示,在G20(20大工業國)高峰會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討論貿易等議題,雙方協商順利,此消息傳出後,激勵連續貶值6個月的人民幣匯率,強勢升破6.9關卡,讓破7警報暫時解除。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不少投資人都心驚驚,到底現階段人民幣該如何布局?

日期:2018-11-02

科技

投資千億綠能電站建構幸福安全生活 辰亞能源首創海上型太陽能電站

當全世界正積極因應氣候變遷和空污帶來的挑戰,台灣正面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未來,綠色能源將取代傳統化石燃料與核能,成為驅動經濟成長的新引擎,辰亞能源看好綠能商機與美國基金共同投入千億資金,發揮團隊的長才,在台灣打造兼具生態與環保的全球最大海上型浮力式太陽能電站,此案場竣工後發電量預估每年可達一億一仟萬度,而辰亞能源的最終目標是要完成2GW光電任務,為台灣一年帶來至少二〇億度以上的潔淨電力,提供近百萬戶的家庭用電需求,減碳二五〇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日期:2018-11-02

政治社會

解決在地問題、契合永續發展目標,大學USR這樣做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在屏東大鵬灣舉行USR主題交流活動,中南部大學校長、副校長、USR計畫主持人齊聚一堂,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USR計畫推動中心總主持人郭耀煌展開一場精彩對談。

日期:2018-11-01

健康

肌肉量太少?50歲後當心肌少症,2招促進肌肉生長、有效維持肌力

調查發現,50歲以上中老年人中,高達8成不清楚什麼是「肌少症」。肌少症指的是「肌肉量少」而且「肌力不足」,剛開始可能出現瓶蓋打不開、毛巾擰不乾的狀況,之後可能因四肢無力容易跌倒,增加失能、壽命減少的風險,中年後不可不慎。

日期:2018-11-01

字媒體

擺脫代工宿命...台達電蔡榮騰:綠能研發技術將根留台灣

從美國底特律飯店電動車充電座、泰國首座電動車充電站到日本赤穗太陽能發電園區,這三處看似唯一的共通點僅有「電」,但令人驚豔的是背後再生電力的關鍵技術,都是來自台灣!持續在綠能科技領域深耕的台達電,近年來注意到綠色能源的國際趨勢,將觸角延伸到國際,台達電副總裁蔡榮騰今 (31)天出席產學大聯盟計畫成果發表會,不僅透露未來將針對綠能技術「火力全開」,更要將最核心的研發技術「根留台灣」,預計明年開始在台北、桃園中壢、南科設廠,要運用台灣人才的能力,加速綠能技術研發、站穩國際綠能科技市場。

日期:2018-10-31

國際總經

台幣沒升值、產業轉型卡一半...解析台灣「全球最醜經濟體」背後的真相

「出口創新高、順差卻衰退」,怪象背後的意義不容忽視,台灣自21世紀以來,長期透過壓低匯率、刺激出口以帶動經濟成長,這項用「貿易順差」當作經濟成長動能的作法,恐怕走到瓶頸了。也呼應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2個月前被各界忽視的提醒,一道關於「內需」重要性的預警。

日期:2018-10-31

金融

金融是糟糕的主人 卻是偉大的僕人

金融可能將我們帶往毀滅邊緣,同樣地,金融也可以豐富數十億人的生活。它是建構未來的工具,我們該掌握工具,認真利用它來消除貧窮、跳脫困境,而非被工具控制。

日期:2018-10-31

金融

廉價出口的末路

台灣第三季出口創新高,但真正賺到的貿易順差卻摔一大跤!怪異的現象,凸顯台灣必須加速走上一條經濟新路線。八月,央行警告台灣必須尋找經濟動能「第二引擎」;九月,一位央行理事要求檢討貨幣政策,解決「只靠出口」的失衡結構;十月二十六日,央行前副總裁許嘉棟、國發會前主委劉憶如、央行前理事吳聰敏⋯⋯,多位重磅學者齊聚,他們直指匯率與利率長期沉痾,開出台灣經濟轉骨的貨幣政策新藥方。要走上這條名為「內需」的經濟新路線,長期扼殺台灣產業活力的「廉價新台幣」,也得跟著大革命。

日期:2018-10-31

科技

小國也能打大聯盟 科技部長陳良基:用產學合作打群架

隨著5G、AI驅動的高頻與智慧製造浪潮來襲,不禁讓人想問台灣在國際上的位置在哪裡?科技部長陳良基今(31)日出席產學大聯盟計畫成果發表會,坦言早在5年前就看見台灣產學合作的鴻溝,為讓台灣科技產業在國際上保有競爭力,自民國102年起推動「產學大聯盟計畫」。從今日的成果發表會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台大與台積電的7-5nm半導體技術節點研究,或是交大與清大攜手中華電信的SDN與Cloud無線/寬頻技術皆成果斐然,陳良基更強調,產學合作的概念就是找夥伴、一起打群架,在國際上打場亮眼的大聯盟比賽。

日期:2018-10-31

傳產

翻轉農業X青農返鄉X農村再生

臺灣的農業,因為產銷履歷制度,走向品牌化、透明化、精緻化等方向發展,翻轉中的農業,吸引更多青農返鄉,或自創品牌,或傳承家業,帶動農業創新、農村再生!

日期:2018-10-30